张铁柱那石破天惊的“一个亿”宣言,如同一股强烈的旋风,不仅重新凝聚了合作社的士气,其荒诞而霸气的余波,也以各种添油加醋的版本,迅速从张家沟扩散出去,传到了镇上,甚至反馈到了省城宋思明的耳朵里。
大多数人,包括赵有财在内,都认为张铁柱是彻底疯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过过嘴瘾。一个穷山沟的农业合作社,敢标价一个亿?这简直是本年度最大的笑话!
然而,事情的后续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铁柱自己。
宋思明在最初的错愕和被冒犯的愠怒之后,并没有立刻采取更激烈的报复行动。相反,他陷入了某种奇怪的沉默。这种沉默,并非放弃,而更像是一种……审慎的重新评估。
他动用了更多的资源和渠道,对“铁柱生态农业合作社”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极其深入的调查。不仅仅是财务状况、土地规模、种植技术这些明面上的东西,他更着重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品牌潜力与市场口碑。 他让手下详细收集了所有关于“铁柱”蔬菜在高端餐饮圈的客户评价,尤其是那些行政总厨和美食评论家的私下议论。反馈惊人的一致:品质极其稳定,风味具有辨识度,几乎零差评。这种口碑的积累,在高端食材领域是极其稀缺和宝贵的无形资产。
二、 背后的“神秘力量”。宋思明始终对那个“一夜成熟”的传说耿耿于怀。他聘请了专业的土壤和水质分析团队,偷偷对合作社的土地进行了更精密的取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确实远超普通农田,但也并未发现任何已知的、能导致如此剧烈变化的化学或生物制剂痕迹。这种“查无实据”的结果,反而让“铁柱”品牌蒙上了一层更神秘、更具话题性的面纱。
三、 张铁柱此人。 他仔细研究了张铁柱的发家史:从被村霸逼债,到城里小店爆红,再到回村组建合作社,每一步都看似运气,却又都踩在了点上。尤其是他能迅速整合村民,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面对三百万现金诱惑和后续压力时表现出的定力和凝聚力,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农民能做到的。宋思明开始怀疑,张铁柱背后,是否真的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高人”指点,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具有极强商业直觉和领导力的奇才?
就在宋思明进行这些深入调查的同时,铁柱这边也并非坐以待毙。他趁着士气高涨,加速推进了合作社的升级计划。第二期五十亩新整合的土地开始按照更高标准进行土壤改良;与省农科院的合作更加紧密,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李狗蛋也成功将“铁柱”蔬菜打入了两家外资高端超市,虽然量不大,但象征意义重大,品牌溢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些动向,自然也被宋思明看在眼里。
几天后,一个让铁柱和李狗蛋都意想不到的消息,通过一个中间人传了回来。
消息的内容是:宋思明方面表示,一个亿的估值“并非完全不能谈”,但需要基于更详尽的财务预测和市场评估,并且要求绝对控股权。
当李狗蛋结结巴巴、带着极度不可思议的表情向铁柱转达这个消息时,铁柱自己也懵了!
他当时喊出“一个亿”,九分是为了提振士气、表明态度,只有一分是带着点“漫天要价”的侥幸心理。他压根就没指望宋思明会当真,更别提……讨价还价了!
“他……他居然……犹豫了?”铁柱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感觉自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他还真打算谈?一个亿?!”
李狗蛋激动得脸都红了,抓着铁柱的胳膊:“柱哥!柱哥!你听到了吗?一个亿啊!宋思明他……他好像……真的在考虑!我的妈呀!咱们合作社真值这么多钱?!”
这一刻,连最初喊出这个价的铁柱,都有点被这个“潜在”的认可给砸晕了。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涌上心头。难道……自己瞎喊的价,真的撞到了某种他自己都还没完全看清的潜在价值上?
合作社的其他理事和核心社员听到风声后,更是炸开了锅。之前还觉得铁柱是吹牛的人,此刻看铁柱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活神仙!
“铁柱大师……不,铁柱神算啊!”
“一个亿……我的祖宗,咱们真要发了?!”
“原来咱们这地,真能长出金元宝啊!”
狂喜和难以置信的情绪在合作社内部蔓延。就连一直唱反调的赵有财,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彻底哑火了,一个人躲在屋里,看着自家那几亩地,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难道张铁柱捣鼓的这东西,真有什么自己理解不了的门道?
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认可”面前,铁柱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和晕眩之后,却迅速冷静了下来。
他没有被这看似一步登天的“估值”冲昏头脑。宋思明的“犹豫”和“可以谈”,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算计。
“狗蛋,翠花,你们别高兴得太早。”铁柱将核心成员召集起来,面色凝重地泼了一盆冷水,“宋思明说‘可以谈’,前提是要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