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 第100章 再次成为全场焦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再次成为全场焦点(1 / 2)

筷子吃牛排的余波,在论坛的最后一天依然荡漾。铁柱走在会场里,能明显感觉到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变多了,含义也更为复杂。有好奇,有探究,有友善的示意,当然,也少不了如芒在背的审视与嫉恨。宋思明远远看到他,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冷哼一声便扭过头去,显然昨天的“算盘落空”让他憋了一肚子火。

铁柱对此浑不在意,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他按照日程,走进了今天上午的专题分论坛——“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智慧农业新路径”

这个论坛的议题听起来就格外“高精尖”,与会者大多是科研院所的学者、高科技农业公司的代表,以及一些戴着厚厚眼镜、满口专业术语的技术专家。会场里弥漫着一种学术性的严肃氛围,ppt上满是复杂的图表、数据模型和英文缩写。

铁柱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感觉自己像是闯进了少林寺藏经阁的乡下把式匠,周围人谈论的“多光谱遥感”、“叶面指数模型”、“ai病虫害识别算法”……他大多听得云里雾里。但他并没有露怯,反而听得格外认真,努力从那些艰涩的词汇中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几位专家发言完毕,进入了自由提问和交流环节。这时,一个穿着格子衬衫、学者模样的年轻男子(后来证实是宋思明安排的人)站了起来,目光扫视一圈,最终落在了铁柱身上,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我想请教一下‘铁柱集团’的张铁柱先生。”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多前沿的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但据我所知,‘铁柱集团’的成功,似乎更多依赖于一些……嗯,比较传统的模式,甚至带有一些偶然性的‘运气’成分,比如您之前提到的,依靠动物……呃,某种特殊‘直觉’来发现资源?”

他故意顿了顿,让“直觉”和“运气”这两个词在空气中产生微妙的回响,引发了一阵低低的窃笑。不少人看向铁柱,想看看这个以“土”和“奇”闻名的企业家,如何应对这种隐含贬义的质疑。

“我想请问张总,”那学者继续道,“在您看来,这些所谓的‘乡土智慧’和‘运气’,在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发展趋势面前,是否还有生存空间?或者说,‘铁柱’模式是否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毕竟,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地方都有一头……能发现松露的猪。”

这话已经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了。宋思明在角落里,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冷凌月坐在前排,眉头微蹙,准备随时开口替铁柱解围。

然而,铁柱并没有慌张,他甚至咧嘴笑了笑,在那位“学者”坐下后,不紧不慢地拿起了自己座位上的麦克风。他没有站起身,就那么随意地坐着,姿态放松,仿佛不是在应对诘难,而是在村头大树下跟人唠嗑。

“这位老师问得好。”铁柱的乡音在充满学术气息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俺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高深的词儿。不过俺觉得吧,您说的这个‘科技’,跟俺们农村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子’,它就不是对头,它是一家人,是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眼神清澈而坦然。

“就拿您刚才说的那个……啥光谱,啥ai识别来说,俺听着是真好,能帮俺们更准、更快地知道庄稼缺啥了,生病了。这就像给俺们老农民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大好事!”

他先肯定了科技的价值,这让不少技术派微微点头。

“但是嘞,”铁柱话锋一转,“这千里眼顺风耳看到了听到了,地里具体该咋办,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用啥肥,这分寸咋拿捏?机器能告诉俺们数据,可最后这‘感觉’,这‘火候’,还得靠人,靠俺们这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把式’。”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心口:“科技是工具,是厉害的武器。可这武器咋用,用到啥程度,得听‘心’的。俺们合作社有个老把式,他看天象、摸地情的本事,那是数据一时半会儿都算不明白的。他说今天傍晚有雨,那十有八九就跑不了。他说这块地‘吃’肥轻,那块地‘吃’肥重,俺们照着做,准没错。您说,这是不是另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俺们老祖宗几千年来,用汗珠子摔八瓣儿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经过时间验证的‘大数据’!”

这个“乡土大数据”的比喻,让在场许多人都是一愣,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再说俺那头猪,”铁柱笑了起来,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骄傲,“您说它是运气,俺不完全同意。它能找到松露,是因为它喜欢那味儿,这是它的天性。俺不过是顺着它的天性,把它用到了该用的地方。这算不算一种……呃,基于动物行为学的‘生物探测技术’?”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一个刚听来的词。

会场里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气氛轻松了不少。

“俺觉得,科技不是要取代俺们这些‘土法子’,而是要来帮俺们,让俺们的‘土法子’变得更准、更省力、更厉害!就像俺们现在也用无人机撒药,也用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