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礼物,价值不高,但情感的重量,却远超任何金银珠宝。铁柱让李狗蛋专门设了一个“礼簿”,不是记礼金多少,而是记录下每一份心意和背后的名字。他深知,这些才是他和翠花,以及“铁柱”集团最宝贵的财富。
尽管有冷凌月团队的专业加持,但在几个核心环节上,铁柱和翠花却异常坚持,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土味”。
婚车队伍: 拒绝了豪车车队方案。铁柱力排众议,决定用合作社最新采购的、系着大红花的拖拉机作为头车,后面跟着一排同样装扮的农用三轮车、收割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独一无二的“农机婚车队”。他说:“咱是靠土地和农机起的家,这婚车,就得用咱自己的‘功臣’!”
接亲仪式: 坚决不搞堵门要红包那套。按照张家沟老礼,新郎要带着本家兄弟,亲自挑着装着喜饼、猪肉、点心的担子去接新娘,还要接受女方亲友用锅底灰“抹黑脸”的祝福(寓意日子过得红火,不怕脏累)。这个环节,被李狗蛋的“创意小组”保留并加以“艺术化”处理,确保既传统又有趣。
证婚人与主婚人: 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担任主婚人,而证婚人,铁柱和翠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冷凌月。这不仅是对她地位的尊重,更是对她一路以来支持的深深感谢。冷凌月接到邀请时,沉默片刻,便优雅地答应了。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也有小小的暗流。王翠花的娘家亲戚那边,有些远房亲戚听说铁柱如今家大业大,试图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安排更多人参加入婚礼工作、索要更高额的彩礼等,都被王翠花态度坚决地顶了回去。她深知铁柱的为人,也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绝不允许任何人借机生事。
随着婚期临近,整个张家沟都弥漫着一种节日般的期待。孩子们天天数着日子,老人们念叨着当年的婚俗,年轻人们帮着布置场地、排练节目。
铁柱和翠花,在忙碌的间隙对视,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紧张。这场汇聚了全村之力、融合了乡土真情与专业设计的“世纪婚礼”,已经不仅仅是一场仪式,它更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以张铁柱和王翠花为代表的这一代新农民,在扎根土地的同时,正自信地拥抱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场注定要载入张家沟史册的盛大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