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未来三年的深度合作,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啊。”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市场总监说道。
“是啊,国际标准虽然苛刻,但也是趋势,我们迟早要面对。不如借此机会,提升我们自身的标准化水平。”另一位运营主管附和。
李狗蛋忍不住插嘴:“可俺觉得这就是个下马威!是故意卡我们!凭什么省农科院的报告就不行?俺看他们就是瞧不起咱是农村起家的!”
双方意见有些相持不下。所有人都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张铁柱。
张铁柱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依旧习惯性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没有系统可以提供“最优解”分析,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
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首先,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很重要。狗蛋已经在查那个孙经理的情况。其次,国际标准我们要尊重,但不能被它吓住,更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
他看向那位农业技术副总:“王总,你确认省农科院的数据,在技术指标上,是完全过硬,甚至远超国内同类标准的,对吗?”
王总肯定地点头:“绝对过硬!我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残留指标都非常优秀,只是出具报告的机构资质不符合对方总部那个新规。”
“好。”张铁柱点头,又看向市场总监,“李总监,你评估一下,如果我们现在临时更换检测机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对我们来说,代价有多大?会不会开一个不好的先例,以后对方随时可以用‘标准’问题来拿捏我们?”
市场总监沉吟了一下:“代价确实很大,时间上几乎不可能完成。而且……您说的先例问题,确实存在。”
张铁柱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锐利:“所以,我们不能完全被动接受。两条腿走路。第一,王总,你立刻带着我们所有的原始数据,包括生长记录、施肥记录、之前的检测报告,亲自去一趟省农科院,请陈教授他们帮忙,看能否出具一份更详尽的、附有专家背书和与国际标准参数对照说明的补充文件。我们要证明,我们的‘里子’比那个‘国际资质’的‘面子’更实在!”
“第二,”他看向市场总监和李狗蛋,“你们跟我一起,下午就去拜访那位孙经理。不是去求他,是去跟他‘沟通’。我们要让他明白,铁柱集团的产品质量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我们的合作诚意也是十足的。但如果对方只是拘泥于一纸文凭,而无视实际品质和长期合作建立的信任,那这个‘国际标准’,不要也罢!”
他的话语清晰有力,策略明确,既有原则的坚守,也有灵活的应对。没有神奇的洞察力,只有基于对自身实力的信心和对商业规则理解的精准判断。
会议室里的人都被他这种沉稳和决断感染了。几位原本倾向于妥协的职业经理人,也重新审视着这位年轻的老板,他们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气场——一种褪去了某些神秘光环后,更加纯粹、更加坚实的领导力。
下午,张铁柱带着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合作方公司的会议室。面对那位神色倨傲、言必称国际的孙经理,张铁柱没有露怯,也没有用他以往那些插科打诨的“乡土智慧”,而是不卑不亢地阐述了铁柱集团产品的品质保障,展示了准备充分的材料,并明确表达了在坚持质量底线基础上的合作意愿。
当孙经理试图用专业术语施压时,张铁柱甚至能结合自家土地的实际情况和这些年的种植经验,提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让对方意识到他并非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土老板”。他的自信源于实践,他的底气来自他对自身产品的了解。
最终,或许是张铁柱的沉稳自信打动了他,或许是铁柱集团过往的良好口碑起了作用,也或许是李狗蛋打听来的、关于这位孙经理急于做出成绩的信息被巧妙利用,对方的态度软化了,同意接受省农科院的补充说明文件作为过渡,并承诺将情况向总部反映,争取特事特办。
问题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但最危急的关头被稳住了,并且赢得了喘息和斡旋的空间。
回程的车上,李狗蛋长长舒了口气,佩服地看着张铁柱:“柱子哥,你今天可真行!俺还以为你得用点……呃,特别的办法呢。”
张铁柱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淡淡一笑,没有回答。他心里清楚,从今天起,他解决的每一个问题,跨越的每一道坎,都将毫无水分,完全凭借他自身的智慧、经验和魄力。
系统离开了,带走了那层“神豪”的奇幻外衣。此刻的他,坐在摩托车上,迎着傍晚的风,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大地。他不再是什么被系统选中的“幸运儿”,他是一个凭借自身努力、智慧和那么一点点运气,从泥土中崛起,并且将继续扎根于泥土,稳步向前的企业家。
他,张铁柱,终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的富豪。这“白手”,意味着他从此将完全依靠自己这双或许不够白皙、却充满力量的手,去开创未来,去掌握他人生和事业的航向。这种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让他觉得踏实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