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 第153章 因地制宜,授人以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因地制宜,授人以渔(2 / 2)

然偶尔还能看到虫孔,但整体病虫害发生率显着下降,更重要的是,成本大大降低。

最让村民们信服的,是一位参与了全程的老农,捧起一把示范田里黝黑松软的土壤,激动地对王工说:“这地……这地活过来了!有以前的那种香味了!”

变化的不仅仅是土地。村民们眼中那种麻木和疑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新被点燃的希望和自信。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甚至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尝试制作果干或者发酵果醋,增加附加值。

支援小组带着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数据,以及村民们满满的感激回到了国内。张铁柱仔细听取了王工的汇报,看着照片和视频里那些肤色黝黑却笑容灿烂的村民,以及那片重现生机的土地,他久久没有说话,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欣慰。

这比赚取一笔巨额利润,更让他感到满足。

这次成功的试点,成为了“全球生态农业联盟”技术输出的一个典范案例。联盟将其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和教学视频,在平台上共享。越来越多的成员,特别是来自非洲、南亚等地区的机构,开始申请类似的针对性技术支持和本土化实践指导。

铁柱集团和“月柱农科”并没有将这些技术输出视为纯粹的公益行为。他们以联盟为平台,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定制化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人员培训等服务,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自身在国际生态农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一些合作项目甚至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比如为特定地区研发的耐瘠薄作物品种、小型化的有机肥生产设备等,反而促进了自身的技术迭代和创新。

张铁柱在一次联盟内部会议上,总结道:“咱们这技术输出,不是把咱们的‘药方’硬塞给别人,是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自己水土的‘种地法子’。这叫‘授人以渔’!他们好了,咱们的联盟才有力量,咱们的理念才能传播得更远。这买卖,做得值!”

中国的乡土智慧,以一种开放、共享、务实的方式,开始在世界更多需要它的角落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那片土地和那里人们的生活。这条从张家沟延伸出来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