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文字清晰地出现在孙连城的脑海中。
他一边看,一边照着打字,自己都觉得荒谬绝伦。
「致尊敬的检察院领导: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市民,也是一个业余的周易爱好者。
昨夜我心血来潮起了一卦,得了个‘小过’卦,乃是雷在山下之象,主小有过渡,必有异常。
我百思不解,直到今天路过市环保局,偶然瞥见一位李姓女科长,见其印堂发黑,眉宇间有戾气,与卦象暗合。
我怀疑此人履历不纯,恐非善类,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单位风水,败坏政府气运。
望领导明察秋毫,还政府一片清明正气。一个相信玄学的普通市民敬上。
打完最后一个字,孙连城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
这封信,别说查到他头上,检察院的人看了不把它当成精神病人的恶作剧直接删除,都算是他们恪尽职守了。
完美。
他毫不犹豫地点击了“提交”。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座无形的大山。
皮球,以一种最懒惰、最安全、也最离谱的方式,被他一脚踢了出去。
至于这球会滚到哪里,砸到谁,那就不是他一条咸鱼该关心的事了。
汉东省人民检察院。
反贪局侦查处,年轻的女检察官陆亦可正对着电脑,处理着堆积如山、真假难辨的网络举报信息。
大部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或是毫无根据的情绪宣泄。
她随手点开下一封,屏幕上出现的文字让她好看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易经?卦象?印堂发黑?”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她本能地想把这封举报信归入“无效信息”
但导师曾经说过的话,却在她耳边清晰地响起:
“任何线索,无论多么荒诞,都不要轻易放过。有时候,骗子最高明的伪装,就是让你觉得他很可笑。”
她的目光,重新落在了那几个具体的关键词上。
“市环保局”、“李姓女科长”、“履历不纯”。
万一是真的呢?
一个身在要害部门、履历却有问题的人,这本身就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陆亦可的职业责任感,最终压过了那份荒谬感。
她决定,先从侧面做一次最基础的核查。
几天后。
整个京州市政府大楼,被一颗无形的深水炸弹彻底引爆,掀起滔天巨浪。
“听说了吗?环保局那个水环境科的科长李洪雪,被省纪委的人直接从办公室带走了!”
“何止啊!我听我纪委的同学说,那女人根本不叫李洪雪,本名叫李雪,是个诈骗惯犯,连学历带年龄,全套都是假的!”
“我的天!三次犯罪前科啊!这种人是怎么混进我们公务员队伍的?组织部和人事局当年是干什么吃的!”
流言蜚语像风一样在大楼的各个角落里疯狂传播,而所有的流言,最终都不可思议地汇集到了一个焦点上。
“是孙连城市长!绝对是他发现的!”
“没错!他上周才去环保局调研过!我当时就在场,我亲眼看见孙市长盯着那个李洪雪看了足足好几秒!”
“何止是看!据说孙市长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才不动声色,
回来之后直接把线索捅给了省里!这叫什么?这叫于无声处听惊雷!”
“太神了!简直就是火眼金睛啊!什么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一时间,“孙连城慧眼识人,基层调研揪出潜伏多年的政治骗子”的传说,甚嚣尘上,版本越传越神。
市委书记办公室里。
李达康听着秘书的汇报,久久没有说话。
他端着那只标志性的茶杯,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仿佛要穿透时空。
孙连城?
那个上班看报纸,下班看星星,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生人勿近,我很想死”的颓废气息的孙连城?
他能一眼看穿一个伪装了十几年,骗过了层层审核的职业骗子?
李达康不信。
一个字都不信。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孙连城前脚去调研,李洪雪后脚就落马。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
他那副懒散懈怠、与世无争的样子,全都是伪装。
一个能把所有人都骗过去的,天衣无缝的伪装。
李达康忽然觉得,自己从未看懂过这个孙连城。
这个人的城府,比他想象的,要深不见底得多。
而在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办公室里,他听完心腹爱将祁同伟的讲述,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他只是放下了手中的书,慢条斯理地摘下老花镜,嘴角,却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同伟啊,看来我们都小看这位孙连城市长了。”
“他不是不会做事,而是不屑于做小事。”
“平时静如处子,一旦出手,便是一击必中,直指要害。”
高育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神中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