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的耳朵里,却重如泰山。
他懂了。
这声“呵呵”里,包含了太多东西。
有“这点小事,不足挂齿”的淡然。
有“功劳是人民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的超脱。
更有“此事已了,无需多言”的格局。
高建的心中,敬意更浓。
看,这就是导师的境界。
他承受了毒素的侵蚀,他引爆了惊天的黑幕,他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生态。
但最后,他只是云淡风轻地,付之一笑。
深藏功与名。
高建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任何言语,在这样的境界面前,都是苍白的。
他再次对着孙连城,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病房。
留下孙连城一个人,坐在床上,风中凌乱。
他看着那碗已经空了的红烧肉,又看了看门口。
他总觉得,这个世界,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高建的探望,像是一个信号。
第二天。
北莞市召开紧急扩大会议。
一场名为“净土行动”的专项整治,在全市范围内,雷霆展开。
目标,直指所有公立机构的食堂与后勤供应链。
从医院,到学校,再到养老院。
无一幸免。
无数个像“钱主任”一样的蛀虫,被从阴暗的角落里揪了出来。
无数条肮脏的利益链,被连根斩断。
一时间,北莞市的官场,风声鹤唳。
而这一切,在媒体的报道中,被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与“铁腕治吏”。
“北莞经验”,再一次被省里点名表扬。
当然,媒体也没有忘记那个最初的“引爆点”。
各大报纸,电视新闻,网络头条,都开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报道一位神秘的“病榻英雄”。
“他,身在病榻,却心系苍生。”
“他,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为民请命。”
“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食品安全吹哨人!”
病房里。
孙连城正靠在床上看电视。
屏幕上,一个评论员正慷慨激昂地,朗诵着一篇赞美他的文章。
背景音乐,是《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