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25章 好种!君王死社稷,以身殉国,罪减一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好种!君王死社稷,以身殉国,罪减一等!(1 / 2)

那就是自己的父皇因为猜忌心腹地方上的重臣,调走了他们,

直接引发了大混乱。

朱元璋和朱棣闻言,看向朱由检的目光满是失望,

难怪朱由检如此勤政,朝局却是每况愈下,

他这个皇帝不合格!

他想起了之前自己曾因疑心原蓟辽督师袁崇焕,最终下旨将之凌迟,

他已经没有勇气自己辩白,只是继续问道,

“朕。。。咱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

但到了这个份上了,他想解决困境,只能知无不言,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想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突然率部偷袭京城,”

“各方势力接到勤王诏令,只听宣不听调,”

“最终那李自成攻入京城,”

“父皇您誓死不受辱,在衣襟上写下了遗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取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便在煤山自缢而亡。”

说完,朱慈烺便跪伏在地,轻声啜泣。

朱元璋看着朱由检,眸中不由地浮现出几分欣赏之意,

以身殉国,罪减一等!

也无愧于咱老朱家的好种!

朱由检也是垂目看向远处,脸上写满了不甘心和落寞,

还将祖宗里留下的万里江山,治理得分崩离析,留了一个烂摊子给慈烺,

朕根本没脸见祖宗。

想到这里,朱由检转身朝着朱元璋、朱棣跪地叩首,

“不孝臣孙朱由检,求祖宗恕罪。”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抬眼目视天花板,在复盘着刚才朱慈烺讲述的信息。

朱棣看着朱由检无奈地摇摇头,沉声说道,

“你有向上之心,可资质平平,心性不稳,非帝王的材料,”

“治国理政本就难如登天,而你又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局,”

“父皇的办法已然是最好的良药,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至少能稳定上个数十载,”

“可你却误判局势,急于求成,还不辩忠奸,”

“像那洪、洪两人皆是你该依仗的良臣,是你控制地方的利刃,”

“你却因猜忌,将他们雪藏。”

“你将他们派往南京,必然是怕他们影响朝政,想着边缘化他们,才把他们派往南京,”

“甚至于说,”

“你实际上到后来,也不信任南京朝廷了,因为地方势力借着南京来你与抗衡。”

朱慈烺听到祖宗点出了自己的朝廷不受父皇信任,眼角再度被泪水浸湿,

父皇到了后期,对他南京朝廷的提防,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地方势力,动不动就传旨责问。

现在只有太宗爷懂得他的委屈。

朱棣也是因为有亲身经历,所以才会有此联想。

一个是年轻时就藩北平,父皇对他的信任从来都是有保留的,

另一个便是,他常年外出征战,太子朱高炽负责监国,他自己也是一万个不放心,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下旨训问。

朱由检明显注意到了朱慈烺受委屈的样子,顿时羞愧难当,

“臣孙知错了,是臣孙自毁了留后的南京基本盘,以至于大明走到内裂这一步,”

“也可惜了太祖爷的妙策,被臣孙执行了一个虎头蛇尾。”

“臣孙罪该万死!”

砰砰砰几下之后,他的额头很快就淤青出血了。

“父皇!您保重龙体啊!”朱慈烺赶紧跪移过去,伸手阻拦。

“够了!”

“磕头忏悔没有用处,你都自戕了,也无法挽回局势,”

“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帮着小孙子的义兴朝吧。”

“父皇,可能还是靠得您了,”

“儿臣。。。儿臣没纷争乱世的治政经验,一时也没啥法子。”

“请父皇训示!”

朱棣虽然生于元末至正时期,但真正走上政治舞台,

他发动靖难也是以小宗对抗大宗,严格来讲是一对一的内战,

并不像朱元璋那样,在元末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

太祖爷可是从一方势力,成功统一天下的,

“臣孙请太祖爷赐计挽救我儿朝局。”

“请太祖爷教我中兴大明。”父子二人齐声向朱元璋拜求道。

“刚才咱没说话,就是已经在想法子了,”

“不过,暂时没有什么头绪,得给咱一点时间。”

“既如此,儿臣这边也不能闲着,”

“儿臣还是回去找大臣们商议一下。”

他想出了下放皇权和另立朝廷,总该有后面的办法。

“老四说的对,咱不能坐着等办法,咱也回去找人商议,一起好好想想,”

“你朱由检也回去好好反思一下,”

“那便先散了吧。”

朱元璋便站起身向外走去,朱棣也紧随其后离开了大殿,

朱由检父子则是多逗留了一会,多叙了一些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