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129章 朱元璋:咱不管,咱就要钱粮,你们想办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朱元璋:咱不管,咱就要钱粮,你们想办法!(1 / 2)

没有如以前早朝那般出列劝谏。

每天细水长流的劝谏,只会让老朱麻木,反倒提高了他对我的容忍度,

所以,我应当蓄势待发,化零为整,搞一把大死谏,

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求死。

御座上的朱元璋,目光扫过林豪,也发现对方纹丝不动,顿觉惊讶,

这混球咋不站出来了?

他不是一上早朝,就要逮着机会劝谏几句的么?

这是转性子了?

还是昨日,被连环覆车事故,吓破胆了?

老二却是莫名其妙地坐车经过六角巷发生覆车,

否则咱算是拿儿子换人才了。

朱元璋见文武大臣没有出列奏事,遂轻轻抬手,

“退朝!”

朱元璋在官员的三跪九叩之中,起身走下御台,离开大殿去往御书房。

六部高官奉诏前来议事,朱允炆也如一样负责“打下手”。

朱元璋简单地翻看了一眼,户部的财政计划奏本,顿时眉头紧蹙,

“赵勉,新的一年,预估的财税怎么收入才?千万两?”

“就比去年设定的目标值,多那么一百多万两?”

“还有,这支出?”

“咱都砍掉了一大截宗室供俸了,怎么还那么多?”

“你们户部到底有没按咱的旨意,去想办法开源节流?”

户部尚书赵勉深吸一口气,站到中间,

他早就预料到了皇帝会有此问,并已经想好了稳妥的应答话语,

“陛下,息怒!”

“户部已经想尽了办法,”

“国家财政主要靠田赋和丁税两项收入,虽然当下朝廷在大力鼓励垦荒,但更具政策新开荒田亩免税三,今年需缴税的田亩总量,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

“这几年人口虽然增多了,但百姓们大多都以服徭役形式抵交丁税。”

“至于开支增多,是按照计划,本年度要扩建中都凤阳城,兴修西北地区的多条官道,”

“还要预留好将来北方用兵的军饷,”

“相较种种支出,”

“省下的那些宗室供俸,有些不足了。”

赵勉还是把朱元璋的目光,往宗室供俸问题上引,

只凭皇帝个人意愿就好。

赵勉恨不得皇帝的调改宗室供俸力度更大一些,

皇帝只是减少了郡王层级及其以下宗室爵位的供俸,

而且春和宫的几位皇孙,依旧享受亲王的待遇,

本年的宗室岁供,支出依然庞大。

听着赵勉“无懈可击”

发现上面的金额依旧很大,仅比去年少了几万石粮。

亲王一级的供俸没有减少,依旧是一万石粮

郡王的虽然砍半了,只有一千石粮,但咱十个孙子的岁供加起来才抵一个儿子,

而咱现在又没曾孙,第三等的镇国将军岁供是零,

这次调改宗室制度,是对将来宗室人口多了的局面有助力,

可对当下的朝廷开支节流,没有明显帮助。

将来宗室人口多了之后,这次的调改也太过保守,

还是得向外“打出去”

又绕回到钱粮不足这个根本问题上。

朱元璋眼眸微眯,将奏本往桌上一丢,

“咱不是来听你诉苦找原因的,咱要的是开源节流的办法,”

“你们自己想也好,集思广益也罢,你户部必须牵头找出策略,”

“否则,咱拿你这主官是问。”

“陛下?!这。。。”

皇帝这分明是在耍赖!

“不必多说,先想出好点子,再讲困难。”挥手,不给他推脱的机会,

只能把问题,抛给下面人。

“是!”赵勉再接回了“大难题”

本就不高的个子,因为“重压”,显得更加矮小。

朱元璋斜靠在御椅上,见朱允炆在一旁收拾完奏本,想着考校一下孙子,

“允炆,朝廷开源节流这块,你可有什么想法?”

“说来听听。”

幸亏孤让黄师傅他们准备了一些治政、学识方面的材料,而且财税方面也有列举,孤不至于被动,

“禀皇爷爷,孙儿才疏学浅,只能想到一个笨办法,”

“就是不要急于扩建中都凤阳。”

“说下去。”朱元璋立时眉头微蹙。

见皇爷爷面露不豫,但还说话的语气依旧平缓,

朱允炆继续解释道,“中都乃是我朱家故土,建好家乡的确是我辈子孙之责,”

“然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朝廷需要钱粮的地方很多,”

“中都现已是初具规模的中城,已经能满足眼下百姓的需求,”

“所以臣孙想着可以缓一缓,等以后朝廷富裕了再继续扩建。。。”

“不错!”

“这的确是一个稳妥的节流法子,”

“你能想到这一层,是用了心的,咱甚是欣慰。”

允炆行事偏稳妥,果然是一个守成之君的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