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134章 这海禁,是说解就解的么?众大臣叒怒抨林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这海禁,是说解就解的么?众大臣叒怒抨林豪!(1 / 2)

这混球大概率会奏禀与财政开源革新有关的事,

咱不能给他嘴不把门,胡乱抨击咱的机会。

“奏事,就奏禀正事,不得提其他不相干的。”

劝谏君王不当行为,也算正事,该提还是要提的,而且要重点提。

“陛下,臣从相关渠道,听闻您不满朝廷收支疲软,指令户部拿出‘快速’搞到钱粮的方案,”

“可大明现有的合理财税收入途径,根本无法满足‘快速’这一的要求,”

“臣忧心大明,想到了一个好法子。”

林豪果然是个大才,是能帮咱解决问题的大臣,

不枉咱多次手下留情,保着他的性命,

“速速说来!”

“臣斗胆谏言,解除海禁,通过开征海贸商税,不出一年定能保证国库充盈!”

整个奉天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解海禁?

这混球出的是哪门子主意?

“片板不得下海”,可是咱根据海防需要,深思熟虑之后,才钦定的国策,

是写入《皇明祖训》的,要执行千秋万代的训令,

哪里能轻易改动?

他是存心触咱霉头吗?

之前那次他就上疏请废《皇明祖训》,

想跟咱打擂台啊!

朱允炆,几名宗室亲王,以及除知道内情的赵勉、杨彦以外的满朝文武官员,

难怪这混账东西,连日来那么安静,不搞“日常”

这海禁,是说解就解的么?

真是没事找事!

秦王朱樉因为供俸问题,还有车覆事故,对林豪怨念最重,当即走出队列,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父皇,儿臣有奏!”

“敢问林大人,你是在诏狱呆傻了吗?”

“海禁乃是国策,岂是说解除就解除的?”

“我大明立国以来,沿海屡屡遭到倭寇进犯,”

“加之,北元死而不僵,依旧对我中原汉地虎视眈眈,”

“父皇秉持先难后易的原则,采取海禁策略,成功遏制了倭寇的进犯,”

“使得朝廷能用全部的力量去消灭北元这个最大的威胁,”

“而你现在张张嘴,胡诌几句,就要全盘推翻了这等英明的国策?”

周王朱橚听到二哥如此抨击林豪,也是心中大爽,

他立刻出列附和道,“林大人,孤也不得不提一嘴,”

“你这等言官,整日与奏疏,文字打交道,除了叫得响,一无是处!”

“像海禁涉及国防军务,情况复杂,”

“你不懂行,就不要掺和了。”

朝臣队列里的方孝孺,见林豪被两王言语“夹击”

见皇孙用眼神和微动作,暗暗朝自己这边传来跟进的暗示,

他当即出列拜道,“陛下,臣也有奏!”

“敢问林大人,你的法子是想着去收取海贸商税,”

“可是想收贸易税,最起码得有需求吧?”

“我大明,泱泱天朝上国,物产充沛,无所不有,”

“哪里会大量需要买海外番邦的东西?”

黄子澄也马上跳出来助力方孝孺,说道,“臣附议方大人所言,”

“不仅是我大明百姓,不需要海外番邦的东西,”

“而且海外番邦也无福消受我大明的物产,”

“众所周知,海外番邦民智未开,与野人无异,”

“他们有钱银买东西吗?还是拿石头、贝壳、兽骨跟我朝以货易货?”

“林大人,陛下宅心仁厚,屡次宽赦你悖逆死谏,祸乱朝堂的行为,”

“可你不该仗着这份恩典,肆无忌惮地乱提谏言。”

一众文官们感应到“节奏”列,言辞激烈地抨击林豪,

“臣也有奏,黄大人所言极是,商税开源根本就是大错特错,朝廷想创收还是得重农,多鼓励垦荒。”

“林大人分明就是在哗众取宠,一年就能保证国库充盈?简直可笑。”

“海禁涉及国防,林大人强行把它与财政开源说到一块,完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臣附议秦王所言,海禁是国防要策,关于大明社稷命运,哪里是能讨论的?”

“没了海禁,沿海百姓的安全如何保障?周王殿下说的对,林豪只顾着拍脑袋,一点不顾实际情况。”

“林豪又在非议国策,请陛下不要再姑息他。”

“言官的谏议奏事权被如此这般滥用,林豪这是在渎职。”

“国有国法,林豪悖逆猖狂,必须得严惩。”

“。。。”

队列中的赵勉,看着几名操着南方口音的官员,在猛烈地抨击林豪,心里开始变得没底,

秦、周等几位殿下,还有黄、方等东宫系大人反对是因为他们痛恨林大人,在借机唱反调,

可是其他一些江南沿海出身的大人,却是实打实地因为担忧利益受损才站出来痛斥林豪,

像吏部右侍郎顾行峰,工部郎中陆守善,刑部员外郎庄云志等等几人骂得最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