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强忍着心底对朱允炆、李景隆的嫌弃,
卖力地“演着”恭敬。
他厌恶地白了一眼林豪,径直坐到主位上,
“是孤让他们不要通报的,”
“孤想看看林大人真实办差的样子,”
“可哪里想,林大人却是在看书。。。”
说着,还伸手翻看起林豪桌案上堆着的书。
“林大人,海关事务又重又繁杂,你这总办却还有时间看书?”
“这可不是办差该有的态度。”
“陛下要是知道他委以重任的海关总办,办差时间在懈怠,他老人家会怎么想?”冷着脸,跟进发难道,
才能将你这厮偷懒耍滑的行径抓个现行,
回头就去跟陛下参你你这厮一本。
林豪却是轻笑一声,淡淡地说道,“曹国公,卑职这不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么?”
“所以趁着差事分配下去的间隙,多看书,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处理海关事务,”
“卑职这种文官,不像国公爷你这种武将,都不用怎么读书识字,”
“只要凭着一点点蛮力,还有过硬的亲属关系,就能上到高位的。。。”
林豪在心底对李景隆这个“大明第一代战神”
深受朱允炆信任的李景隆,带着五十万朝廷大军对阵几万的燕军,反被被打得大败,
林豪觉得一头猪去当主帅,都可以做的比李景隆好。
也是李景隆倒戈向朱棣,打开金川门,将燕军放入京城,直接终结了建文朝廷。
而眼下这款无能又狼心狗肺的“奇葩”
林豪是半分都不能忍的,索性直接“贴脸开大”回怼过去。
“你这厮!混账!”李景隆气得七窍生烟,一时没组织出合适的反击言语。
他只是批评了林豪办差态度不端,并暗戳戳地威胁着要跟皇帝“打小报告”
没想到林豪却是直接从能力,关系等角度,全方位反讽。
林豪幽幽地说道,“国公爷,你怎么骂人呢?”
“第一天报到就做出不团结同僚的事,”
“陛下要是知道他委以重任的海关军务参办,办差时间态度不端,他老人家会怎么想?”
“你!”李景隆一时语滞,只得憋着红脸,重重地呼着气。
林豪自认为实力已经远超当下大明的所有人,
毕竟,身为后世人的他,接受过互联网里“键盘侠”、“喷子”们的“实战”熏陶,本就“战力超群”
而古代人吵架争执的可用词汇,就那么几句,完全不够看,
这就叫“代差”。
“林大人,你说你看书是为了提升办差能力,”
“可你看的都是什么书?”
说着,朱允炆黑着脸,站起身,一本本地翻放书本,念着书名,
“林大人,你跟我说你读曹操、司马懿三父子,是为了提升办差能力?”
他想干嘛?
却听林豪淡淡地答道,“这几位古人都是办差能力的佼佼者,”
“臣看他们的生平记录,也是想着能提升自身的统筹能力。”
林豪专业出身,早就熟知这些“化龙权臣”
实际情况是他想温故而知新,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权臣”
毕竟,以前他是从读书、考文凭、混饭吃的角度去看书,
目的不同,看书学习的角度,也要变一变。
朱允炆看林豪一脸淡定,冷笑一声,继续说道,
“《李善长秘史》,又是怎么回事?”
“你不要告诉孤,你看这些有‘废立’之能的权臣事迹,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海关办差?”
“孤倒是要怀疑,你心里是想办什么差了?!”
李景隆:!!!
这混账真是会挑书看啊!
这几个也都是大权臣,西汉的霍光废立昌邑王,拥立昭帝、宣帝,
北周的宇文护更是废杀北周两帝,拥立三帝,
李韩公更是势大又“老而弥坚”下亲自清算全族,
分明就是居心不良。
林豪依旧是不慌不忙地答道,“后面这几本都是买前面几本时送的,臣就顺便看一看,”
“再说,抛开事实不谈,这些人也是办差能手,”
“还是有值得学习之处的。。。”
朱允炆沉声问道,“那你为何不买贤臣的,如诸葛武侯的传记?”
“太畅销,买不到!”
“借口!借口”
“孤一定要跟皇爷爷好好说一说林大人读书之事。”
李景隆也抓住机会附和道,“对!”
“林大人好像以前就和胡惟庸、蓝玉过从甚密,”
“真的得跟陛下好好禀报才是。”
“请便!”不显,心中却是欣喜不已,
我还怕自己的黑料传不到老朱耳朵里呢,
只有多积累我在老朱心中的负面印象,才能更好地求死。
“不过皇孙不爱读书的事,臣也会上疏奏陈陛下,”
“毕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