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继续解释着关于“缉事队”
“眼下海上的最大祸患是倭寇,他们会威胁到大明的边境安全,自然是由水军来平灭处置的,”
“而百姓们在海上贸易、鱼获,定然会涉及一些不法行为,如走私,争斗等等,”
“一旦产生这些属于治安范畴的案件,”
“由水军直接出面有些小题大做,”
“所以成立缉事队,专职负责与海关相关的案件很有必要。”
“按臣的设想,可以先从水军中划拨一批军士作为缉事队骨干,而后抽调刑部、锦衣卫办案精锐进行密查、侦讯等方面的培训,将他们打造成一支兼具三衙部优点的纪律队伍。”
主要来自于后世华夏的海警、铁道警察等,
比依靠地方衙门,水道衙门公开执法,还有锦衣卫秘密执法,
更符合大明解海的现状要求。
妙啊!
他的死硬执拗,虽然会谏得陛下下不来台面,
但他的点子,却是很值得称道。
杨靖立刻拱手表示认同,“陛下,林大人说的有理,”
“解海大政实施之后,做海贸的商户不断进出我大明,”
“小到抢货、斗殴,大到走私、劫囚等各种案件,也迎来高发期,”
“水军乃是朝廷正规军,处理治安案件不太合适,也不擅长,”
“而地方衙门的差役捕快,在所在辖区的内河时,倒是还方便参与办案,”
“可以一旦出海,就不甚方便,”
“所以,成了缉事队专职负责此类海关案件很有必要。”
“臣附议。”
看见杨靖突然积极地支持林豪的谏言,宋忠也是一愣,
这酸儒也想巴结我林老弟?
他也不甘落后道,“陛下,林大人此法甚妙啊!”
“臣派锦衣卫出海密查倭寇的线索,”
“想找有司配合相当麻烦,”
“地方府衙在陆上,实在太远,”
“水军的军纪严格,接触起来又不灵活,”
“若是有缉事队这种具备查案属性的海上办案机构做配合,定然事半功倍。”
“甚好!”
“成立海关缉事队,咱准了。”
“不过林豪你差事多身子虚,必须找可信之人,帮你掌管缉事队才是。”
“陛下,臣不虚!”
“臣已经想到了帮臣掌管缉事队的人选了,”
“皇八孙朱有爋、皇十孙朱高煦、皇十二孙朱济熿,在臣的教导之下,已经脱胎换骨,可堪大任。”
必须得让信得过的人去带队,而眼下就他们三个人,
而且老朱也能信得过。
朱元璋闻言,立时面露欣喜,看向林豪的目光变得愈发友善,“好!”
“他们仨是咱的孙子,能历练他们,甚合咱的心意。”
“对了,让小贵子那些奴才,也过去伺候着。”
林豪眉头微微挑动,只觉心中万马奔腾,
老朱在搞事啊!
缉事队岂不是要变成未来的“东西两厂”了?!
“陛下英明!”
杨靖朝林豪、宋忠二人,客气地拱手告辞,
“林大人、宋大人,”
“本官还有事,得先回衙门处置,”
“刑部掌握的倭寇杀囚案线索记录,本官回去之后立刻让人誊抄转呈二位。”
自己虽然很想和林豪套近乎,但也得先识趣回避一下。
林豪自然也是领会到了杨靖投来的善意,
“那下官看过记录之后,再找杨大人详谈,”
“恭送杨大人。”
二人坐上锦衣卫的马车,去往海关司衙门。
“宋老哥,你怎么了?”
“刚才从御书房出来,你就突然变深沉了。”
宋忠压低声音说道,“弟啊,我这是为你担忧啊,”
“刚才陛下往缉事队里塞内侍了,”
“你兼掌了许多实权职务,可缉事队算得上换了名头的军队,你来管陛下好像有些不放心。”
但海关的军务是由武将具体掌管着的,
现在有了缉事队,林豪等于实际掌握了一定的兵权,权势明显更盛之前。
“宋老哥多虑了!”
“我掌管缉事队是为了办差,又不要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最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的情况上报给陛下。”
宋忠依旧是眉头紧蹙,“这三位皇孙背后的王爷们,还有一众内侍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除了燕王,他们都和你有大怨,”
“今日你又往死里踩皇孙和曹国公,”
“他们要是合起伙来坑你,”
“老哥哥我都不知道咋保你。”
“宋老哥不用担心,小弟我行得正坐得直,根本无惧攻讦,”
“真到了那个时候,宋老哥你千万不要想着保我,”
“因为你越保,我反而越危险。”
宋忠一愣,旋即颔首道,“对对对,陛下心思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