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244章 御前商议军略,朱樉:利益,兄弟们皆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章 御前商议军略,朱樉:利益,兄弟们皆有!(1 / 2)

秦、晋、燕、周等四王,曹国公李景隆,

正在奏对军务。

李景隆拱手一拜,双手奉上奏报说道,

“启禀陛下,”

“根据线报,眼下北元人异动频繁,山西、河北、辽东等地皆有规模不等的袭扰发生,”

“不过最棘手的是,他们又把手伸到了洮州一带,与当地番人勾连,意图再度发动叛乱,”

“臣建议朝廷早做筹划。”

洮州地处甘南,与四川、青藏、秦地等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早在洪武十二年正月,洮州十八组首领就在北元的策动下发动过叛乱,

当时朱元璋派了最信任的养子沐英和外甥李文忠,进行强力的镇压,

而后,为了防止北元的势力通过洮州渗透到青藏,

朝廷随即设立了洮州卫,对当地民众施行严苛的治理政策。

辅助理政的朱允炆,接过奏报,摊开放置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快速看完奏报,开口说道,“洮州的番人又不安分了?”

“看来十几年前,咱没有把他们收拾服帖啊,”

“都说说看,应该怎么应对?”

周王朱橚眼珠转动,率先开口说道,“父皇,兵家之事,还得多听听老将们的意见,”

“在外地练兵几位公侯已经抵京,”

“儿臣建议马上召他们进宫一起商议。”

晋王朱棡也立刻附议道,“老五说的不错,”

“宋国公、颍国公等几位公侯正好回京述职,正好可以让他们参与制定军略。”

颍国公傅友德是朱棡的世子朱济熺的岳父,

他们两王有此提议,自然是想有多几个自己人在,为自己的藩地谋取利益,

毕竟,军事反制北元,涉及到很多军政利益。

关于军略分歧,影响了大明海洋发展的描述,

这一切必须得避免。

“他们刚到京城,身体必定疲惫,还是先让他们休息一下吧,”

“还是,尔等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回头咱再召他们问话。”

也觉得皇帝的安排没有问题。

朱樉看了看几位兄弟,拱手拜道,“父皇,洮州连通东西南北,乃战略要冲之地,绝对不容有失,”

“儿臣主动请缨亲自领兵从秦地出击,雷霆惩戒那帮番人。”

晋、燕、周三王闻言,均是眉头一皱,

二哥带兵进击洮州?

但孤等岂不是什么功劳和好处都落不到了?

朱樉似乎猜到了弟弟们的想法,旋即继续说道,“洮州的番人容易对付,背后支援他们的元人才是真正难缠的对手,”

“想要平叛顺利,必须得有兵力牵制北元才行,”

“儿臣还建议派兵从山西、河北出击草原,以作策应,”

“届时都督府可以以河南为中间点,给我等几路前线作后勤支援。”

二哥啥时候变得这么厚道了?

眼下只有洮州方向的问题,比较棘手,

好像只有按二哥说的办了。

权衡利益之后,朱棡当即拱手拜道,“父皇,二哥的提议很是在理,”

“儿臣愿意领兵从山西出击策应。”

朱棣也立刻附和道,“儿臣愿意领兵从河北出击,牵制北元的兵力。”

周王、李景隆也表态愿意,在周藩协调后勤事宜。

朱允炆站在一旁,面上毫无波澜,内心却在暗骂,

藩地的存在,就是大明的毒瘤!

若是孤上位了,一定要狠狠削藩。

朱元璋轻抚着胡须,目光从几个儿子身上扫过,

一下子就把征讨的策略和军功的分配,给定好了,

不用让那些武勋挂帅,给他们增加威望,

的确很是可取。

朱元璋心动之际,只见一名随侍太监步入内间禀报道,“皇爷,”

“左春坊大学士林豪求见,”

“林大人说他是来谢升迁恩典,并奏禀军略要事的。”

“传!”朱元璋眉头一挑,立刻指令道。

这混球的动作比咱想象中的要快好多,

这一次,没有那些冯胜、傅友德那帮武勋在,

他应该不会和整个大明军界对立起来了,

咱又改变了这混球的命运。

朱樉与几位弟弟目光相交互,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丝不详的预感,

多次坏他大事的林豪,突然冒出来谢恩,还要奏禀什么军略,

不得不令他心生警惕。

林豪步入御书房内间,发现几位官营商行的“股东”

我来的正是时候!

他们都是掌兵的藩王、都督府大都督,

他们要是能赞同平定东瀛,那就事半功倍了。

林豪先恭敬地朝朱元璋行完大礼,而后朝一众贵人行礼,旋即奉上奏疏说道,

“臣感念陛下恩典,特此献上攻略东瀛的军略,”

“东瀛虽是东洋上的岛国,但从唐代到我朝,在不同的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