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259章 拿笔的,比拿刀的可怕多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拿笔的,比拿刀的可怕多了!(1 / 2)

林豪看着黄子澄站到自己身侧,为自己说情,

啥情况?

但怎么也轮不到黄子澄吧?

他不可能这么好心!

朱元璋见状,却是心生欣慰,但面色依旧严肃,

而且还是和这混球积怨甚深的黄子澄,

“黄卿,你说说看,林豪为何不该受罚?”

陛下居然称老夫为“卿”

老夫这会站出来虽是奔着拱火的目的,不让他们两方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也算一举两得。

“陛下容禀,林大人和傅大人叔侄的事,闹得满城风雨,”

“据臣的了解,事情起因是颍国公嗣孙领着边军护卫办私事,但他们当街拦下了林大人的出行队伍,”

“这属于以私阻公,够得上冲突官府仪仗罪,”

“他们还主动亮出武器,颍国公嗣孙更是亲口下令让护卫袭击林大人。”

“当时大街上围观的百姓有很多,他们都可以作证。”

“而傅大人之后更是带着全副武装的大队护卫,连跑缉事队大营、海关司衙门两处堵门要人,”

“这架势,哪里是正常救人?”

“万幸,秦王殿下很凑巧地到访海关司衙门,进行了调解,”

“否则这事都不好收场。”

“所以,臣觉得林大人虽然行事过于激进粗暴,但也算得上在秉公执法,故不应该受罚。”

“望陛下明鉴。”

言毕,黄子澄垂头,深深一拜。

队列中的东宫系官员,立刻领会了黄子澄意图,

这不是要帮“放弃自我”

而是要借机把颍国公这帮武勋,还有秦王的小动作,摆到台面上,

压一压这帮武夫的势头。

方孝孺瞪着林豪,强忍下心中的厌恶,走出列队拜道,

“臣附议黄大人所言,”

“此事是傅大人叔侄有错在先,当罚!林大人只是秉公执法过于激进,当不赏不罚,”

“秦王殿下碰巧出面也很关键,当赏!”

齐泰等人、还有其他文官们,也纷纷出列表态,

“臣附议方大人所言,傅大人、林大人皆有过错应有,秦王有功必须得赏。”

“若没有秦王碰巧出现,这事都没法收场了,傅大人居然还有脸参劾。”

“臣在通政司看到过林大人参劾傅大人的奏疏,可陛下却没有御览到,臣怀疑有人使了手段,故意蒙蔽圣听。此事必须得查!”

“依臣之见,是某些武将们在外横行惯了,回到京城不服管,林大人出手,就引得他们的不满。也就是秦王殿下贤明,从中转圜,事情才没恶化。”

“秦王为调节矛盾,还主动贴了一千两银子的保证金,臣奏请陛下加赏秦王。”

“。。。”

大肆痛斥傅正的同时,把朱樉捧成了“一代贤王”

而林豪这个当事人的行为,反而不重要了。

但他们打嘴仗的功力,根本不是那些文官的对手,

他们说来说去,就是自己一群人劳苦功高,受到不公平对待等等之类的话。

我就知道黄子澄这帮人,无利不起早,

毕竟武勋们一回朝,而且老朱刚才又说要搞兴兵征讨,朝堂上的很多利益,又要重新分配。

至于猛夸秦王,无非就是看朱老二近来的风头太盛,想通过“捧杀”的方式,离间他和武勋们的关系,还有就是,让老朱猜忌自己的儿子。

只能说,拿笔的,比拿刀的可怕多了!

朱元璋看着下方文武官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他面色虽然严肃依旧,但心中却是很安定,

只要底下人在较劲,并保持着基本的平衡,那么上位者就能稳定地掌控着局面。

现在咱已经有理由化解掉林豪的问题了,

咱安排他当左春坊大学士,果然是正确的,

黄子澄这帮东宫老人,不一定完全接纳了他,

但看在同为东宫署官的份上,至少得做到表面立场一致。

现在是老二的问题,咱得尽快解决了,

一众武将们也很支持他领兵惩戒洮州,

他去了洮州暴行尽施,对朝廷来说弊大于利,

为了保住这不争气的东西,咱得找个由头将他管束起来。

见下方的争论渐渐停歇,朱元璋轻咳一声,开始做出最终定论,“刚才诸卿的谏言,咱都听到了,傅正、荣儿和林豪矛盾的前因后果,咱已经了解清楚。”

“在咱看来,是傅正和荣儿的莽撞,有错在先,缉事队调解结案,惩罚过轻,追罚闭门思过一个月,”

“涉事的边军护卫们是奉命行事,忠于职守岂能论罪?给他们每人赏一个月俸禄。”

“由傅友德监督办理。”

朱元璋为了安抚边军基层将士的心,所以要加赏护卫月俸,

而傅荣是他的外孙,寿春公主又已亡故,他哪里舍得重罚自己女儿的遗孤,

遂决定轻罚傅正傅荣叔侄,闭门思过做做样子。

傅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