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292章 难道懂木艺的人,更会把握人心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 难道懂木艺的人,更会把握人心吗?(1 / 2)

“由校,此话怎么讲?”

如果说偏殿里,还能有后世皇帝,能让朱元璋有好脸色,

非天启帝朱由校莫属。

义兴帝朱慈烺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皇伯父,

太祖爷威势无双,连强悍如太宗爷都不敢顶其寒芒,

真乃大丈夫也!

朱由校将再一拜,开始分析道,“太祖爷请细看慈烺誊抄的那份《洪武新语》,”

“他前面的内容,其实都是正常的,”

“叙述的都是林豪获得您的重用,权势日盛,”

“但他一直不忘初心,心系百姓,”

“与宗室、士大夫为敌。”

朱元璋拿着稿纸一边从头往下细看,一边点头说道,“不错,这些是没有问题的,”

“咱也就是看到它前面是正常的,很符合林豪现下的境况,”

“才有兴致继续往下看,”

“可哪里知道,最后来了一出飞升。”

朱元璋此刻看到最后“飞升成仙”

依旧有被戏耍的感觉。

朱由检眼眸闪动,继续说道,“若是把飞升部分忽略呢?”

“就是把‘其时’二字开始的部分,略去不看。”

将手中的稿纸,从“其时”

而后,又从头到尾看了前半部分一遍,

“处置了武勋遭到百官的参劾舌战群臣,大获全胜?!”

朱元璋眼眸一亮,将稿纸放到桌案上,

“由校,你是说这份记录前面的部分就是揭示林豪命运的真实记录?”

“值得咱去参详?”

朱由校嘴角微扬,拱手说道,“太祖爷英明!”

“臣孙有此判断的依据,首先是来自这份记录的来源,”

“根据慈烺所言,这是翰林们根据史料改编的修仙故事,”

“所以此书的人物事迹,必是洪武朝堂发生过的。”

听到这里,朱慈烺迫不及待地表态,“对对对~皇伯父所说,就是臣孙所想,”

“臣孙是看到了翰林出品的记录,是有参详价值的,才会誊抄过来,想拿给祖宗们过目探讨。”

朱元璋冷眸一瞥道,“你真是这样想的?”

语气中写满了不相信。

朱慈烺哭丧着脸答道,“千真万确,”

“就是太祖爷您刚才威势太盛,臣孙不敢多说。。。”

辩解之间,太祖爷的目光愈发寒凉锐利,

可老祖宗不信朕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旋即敛神看向朱由校,“你继续说。”

朱由校拱手一礼,指着桌案上自己带来的稿纸,“太祖爷已经确认过臣孙带来的《洮州木塔》记录的准确性,”

“根据上面的记录,林豪当年去世,其负责的对口帮扶洮州、海关司等各项差事,马上陷入了大混乱,以至于废停,”

“这必然是他那些政敌的手笔,”

“所以,可以肯定是武勋们、朝堂百官、宗室们在他身死之事上,都有干系。”

朱元璋轻抚着胡须,连连点头,“你分析得不错,”

“那混球的确是把朝野大部分人得罪好几遍。”

朱棣、朱见深、朱载垕:

这还需要分析吗?

之前的各种记录,早就证明了林豪是朝野公敌,

人家说啥都是对的。

朱元璋继续问道,“可根据这《洪武新语》里所记的,林豪面对政敌是大获全胜,怎么就死了呢?”

朱由校正色一拜,“这就得采用‘去伪存真’的思路,进行推断了,”

“《洪武新语》写的林豪结局是飞升成仙,”

“文官们写东西都是喜欢用比喻、修饰,”

“依臣孙之见,所谓的林豪当廷飞升成仙,根本就是他当廷身亡!”

“有可能是他辩论获胜,情绪激动,意外而亡,”

“也有可能是,他被被参倒了,当廷被处置了,”

“总之,他在早朝上出事可能性很大。”

朱棣、朱见深、朱载垕:

这么牵强的分析,他居然都编得出口!

总不会那么好骗吧?

朱元璋却是抚掌大声说道,“不错!你分析得很有理据,”

“一下子把所有混乱的信息,都串联起来了,”

“你这‘去伪存真’思路,很好!”

朱棣、朱见深、朱载垕:

太祖爷说啥就是啥吧!

这偏殿里,朕等人就是多余的。

朕已无恙矣。

朱由检一本正经地继续说道,“臣孙能领悟出‘去伪存真’思路,全赖太祖爷的指引,”

“臣孙自小熟读太祖实录,立志向太祖爷看齐。”

“这些时日,臣孙又得到太祖爷主编撰的宫廷家具制作小册子,亲自制作家具,学习个中的精深奥义。”

朱由校再接再厉,继续说道,“臣孙看太祖爷今日心绪不佳,一定是为国事所累,还望您务必保重身体,多多振作,以为大明后世造福,”

“因为臣孙相信这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