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第29章 刘表诏定江陵,蔡瑁气炸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刘表诏定江陵,蔡瑁气炸肺!(2 / 3)

夏口。”

“放弃沙羡?”

闻言,韩当猛地站起,脸上满是不敢置信,“公瑾!此乃江夏郡治,城高池深,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拿下?岂能轻易弃之?”

“城高池深,也需有足够的兵力与士气来守!”周瑜语气平静。

“吴侯重伤,军心涣散,兵力捉襟见肘,此时若分兵驻守沙羡、夏口及沿江诸要点,力量分散,如同伸开五指,极易被敌人逐个击破,而夏口地势险要,扼守汉水、长江咽喉,水陆皆便。”

“此刻唯有集中兵力,据险而守,方能坚持到江东援军抵达!”

周瑜环视众将,见不少人面露不甘,继续冷静分析:“留在沙羡,看似保有郡治虚名,实则是坐以待毙,退守夏口,看似退让,实则是为了保全实力,以待来时。此乃断尾求生,不得已而为之。”

黄盖沉吟道:“即便要撤,府库中的粮草军械……”

“能带走的,全部运往夏口!一粒米,一张弓都不留给刘琦!”周瑜接口道,语气森然。

“带不走的……尤其是大型军械、战船维修物料,尽数焚毁!我要让刘琦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一堆灰烬!”

“那……城中的百姓呢?”程普问道。

周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百姓?就留给刘琦吧。”

“我们撤走前,以‘安抚’为名,开仓给每户分发三日口粮。”

“我倒要看看,刘琦接手这座空城和这数万张顷刻就要断粮的嘴,是该先忙着安抚民心,耗费他宝贵的粮秣,还是坐视生乱,败坏他刚刚建立的‘仁德’之名?无论如何,都够刘琦手忙脚乱一阵了。”

众将闻言,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分析切中要害。

沙羡已成烫手山芋,舍弃虽痛,却是眼下唯一的生路。

决议既下,沙羡城内顿时忙碌起来。

一车车的粮秣、军械被运往码头,装船准备运往夏口。

带不走的辎重被堆积起来,泼上火油。

数日后,当黄盖率领断后部队最后撤离时,沙羡城中多处燃起冲天大火,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黄盖站在船舷边,回望这座他们曾浴血夺下,如今又被迫放弃的城池,重重叹了口气,拨转船头,向着夏口方向疾驰而去。

而江陵城内的刘琦。

刘琦手中握着父亲刘表确认他执掌江陵的诏书,心中大定,如今名分已定,江陵终是彻底归于自己掌中!

先前虽占据此城,终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行事多有顾忌,城内诸多事务也多倚仗之前旧吏维持。

而如今有了父亲明文授权,刘琦便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整顿内政,将江陵彻底经营成自己的根基之地。

接着刘琦立刻召集诸葛亮、徐庶及新近投效的习珍等本地吏员,宣告即刻开始全面梳理江陵政务。

接下来的日子,刘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勤政。

每日案头堆满了户籍、田亩、税赋、讼诉等卷宗。

亲自召见各级官吏,问询详情,平衡新旧势力,将有才干的寒门士子与愿意效忠的旧吏提拔到关键位置,同时将一些明显阳奉阴违或才德不堪者调离要职。

升迁贬黜,皆有其据,迅速确立了自己在江陵行政体系中的绝对权威。

在处置诸多繁杂政务中,刘琦最为关注的,是两件事:一是安置因荆南四郡动荡而不断涌入的流民;二是如何充分利用江陵周边因战乱或者不易开垦而荒芜的田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兵员与粮草补充机制。

这日,在与诸葛亮商议时,刘琦提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孔明,如今流民日增,荒地亦多。”

“我欲效仿古之屯田,但稍作变通,可招募流民及部分降卒,于江陵左近择荒地开垦,建立屯田点。”

“同时,于此基础上,架构一民兵组织,使其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你看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主公此议甚善,寓兵于农,既可开发荒地,增产粮食,又能蓄备兵源,减轻常备军粮饷压力。不知主公于细则上有何构想?”

刘琦整理了一下思路,他这次准备的屯田制度是后世明朝朱元璋推行的卫所制,此制堪称古代寓兵于农的集大成者。

但是,刘琦也深知其弊在于后期军户世袭,土地兼并,战力衰弛。

于是刘琦决定取其“屯田养兵”之精髓,而摒弃其“终身乃至世代束缚”之糟粕,赋予参与者脱离军籍、获得土地、成为平民的希望。

于是,刘琦对诸葛亮具体言道:“譬如,对于那些不愿为我军效力的江东战俘,可限定其屯垦年限,以三年为期,期满之后,若愿留下,则其所垦之田,可登记为其永业田,本人及家眷亦可成为本地编户齐民,受官府庇护。”

“对于招募的流民,或无地佃户,亦可援引此例,允诺其垦荒满五年,则所耕之田即归其所有。”

“至于屯田所得分配嘛......”

刘琦想了一下,继续说道:“初期垦荒艰难,收成微薄。”

“可定下阶梯之制:第一年,所获粮谷,官府与屯民七三分成,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