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学哪些事> 第32章:薪火传承与使命担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薪火传承与使命担当(2 / 4)

呢?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才&bp;500&bp;多年历史;化纤是从西方来的,才&bp;100&bp;多年;结果倒好,人家靠工业化生产把成本压下来了,咱们的苎麻还在用手工,后来学绢纺、毛纺的工艺,流程长不说,成本是棉产品的三倍,还排一堆脱胶废水,污染得厉害!”

李教授越说越激动,胸口起伏着,从包里又掏出几页剪报,有《人民日报》的老报道,有行业期刊的分析文章,还有些外文报纸的翻译件。“你看这个,日美西欧故意打压咱们的苎麻,把价格压得只剩原来的五分之一,出口量掉得像瀑布!企业全亏损,只能关厂,农民不种苎麻改种棉花,苎麻就这么一步步被棉和化纤挤垮了!”

他一脸凝重地将剪报推到我面前,那股疼惜之情仿佛要溢出来一般,让我不禁为之一震。我定睛看去,只见那些剪报上的内容都是关于一种作物的,而他口中所说的“宝贝”,想必就是指这种作物了。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些资料,手指轻轻触碰着纸页,仿佛能感受到李教授无数次翻阅它们时留下的痕迹。这些纸页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处微微卷起,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摩挲。

我仔细端详着其中一张&bp;1990&bp;年的出口单据复印件,上面的数字被红笔圈了又圈,似乎在强调着什么重要的信息。再看另一篇李教授自己写的论文,标题赫然写着《苎麻产业衰退原因及复兴路径研究》,落款日期是&bp;2001&bp;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李老师,您研究苎麻多少年了啊?”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终于还是开口问道。

李教授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个问题早已习以为常,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四十多年了。”那语气,就像在说一个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数字,没有丝毫犹豫和迟疑。

接着,李教授缓缓地讲述起他与苎麻的不解之缘。他回忆起年轻时在试验田里辛勤种植苎麻的日子,那时的他充满激情和干劲,一心想要探索这种古老植物的奥秘。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教授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他不仅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还不辞辛劳地跑遍了全国的加工厂,深入了解苎麻的加工工艺和市场需求。

如今,尽管岁月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李教授对苎麻的热爱依然如初。他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言语间透露出对苎麻研究的执着和专注。

说到这里,李教授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略显破旧的小本子。他小心翼翼地翻开本子,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苎麻叶。

“你看,这是&bp;1983&bp;年我在江西种的第一茬苎麻的叶子,我一直保留到现在。”李教授指着那几片叶子,眼中流露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总觉得,苎麻不该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消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重视它。”

他的声音软下来,带着点哽咽:“我快八十了,身体越来越差,去年心脏搭了支架,医生让我在家歇着,可我歇不住啊!我手里有套新技术,能让苎麻的生产成本低于棉花,质量还比棉和化纤好,能让苎麻重新站起来,还能帮咱们国家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可我老了,跑不动了,需要个能接我班的人。”

李教授的目光直直地落在我的身上,那眼神里既充满了期待,又似乎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恳切。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鹿鸣啊,我了解你的能力和经验。你不仅有管理方面的才能,还熟知科研流程,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协调各种资源。我希望在你退休之前,能和我一起筹备这个项目,把前期的工作搭建起来。等你退休后,就由你来接替我的位置,我们共同努力,将苎麻产业重新振兴起来,让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宝贝重新焕发生机,你看这样可以吗?”

办公室里顿时变得异常安静,只有窗外的秋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吹着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我凝视着李教授那花白的头发,岁月在他的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手中紧握着那几片干枯的苎麻叶,仿佛它们是无比珍贵的宝物。而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也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我心中原本那片空落落的地方,突然间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那是一种使命感,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是对李教授的信任和尊重。

躺平的日子固然舒服,可那是一眼能望到头的安逸;而李教授手里的苎麻产业,是件难到几乎不可能的事,却也是件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bp;能让老祖宗的宝贝重见天日,能让中国纺织业摆脱&bp;“贴牌加工厂”&bp;的命运,能让农民重新种上能赚钱的苎麻,这比去云南拍梯田、在海南避寒,有意义得多。

我赶紧上网补了一下苎麻的相关知识与我国纺织行业历史背景:&bp;纺织行业是我国主要产业,纺织产品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产品出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但纺织技术和品牌完全掌握在西欧国家的手中,我国只是他们的一个贴牌加工厂,我国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资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