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直接遏制了同化?
叶筠皱了下眉。
他抬起手,看了看褪到小臂中间的透明质感,没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喜悦,反而产生了更深的疑惑。
既然第一则条款和购买饮品有关,那就可以确定,除了保镖,其他四个密教徒一直在违反规则。
污染是因为他们违规加重的吗?
那为什么补全条款就可以压制污染和认知侵蚀,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
或者说,原主创造的这个《顾客须知》,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和《诡异名录》之前提到的权限有关系吗?
“叮铃——”
书咖门口的风铃发出轻响,仿佛在提醒什么。
叶筠偏过头。
那些从记录本上飘散的浅蓝色光点没有消失,反而轻飘飘落在吧台的电脑上。
这是……
补全规则带来的线索?
他挑了下眉,迅速摸到了原主的思路。
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补全条款,遏制同化,获取线索,是这个流程吧?
还真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设计这么复杂的一套流程,原主到底是想做什么?
他是有什么信息想传递给自己吗?
这些主动送上门的“借书人”,究竟是巧合,还是对方的安排?
叶筠又往第二阅读区看了一眼。
那边还算安静,只有些许模糊的对话声时不时响起。
既然他们还没出来,他就还有一些时间收集线索。
叶筠在电脑椅上坐下,先看了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3192年5月18日,下午2点58分。
果然,书咖的时间和手机上的时间不同,停留在了四年多前,原主还没有购买店铺的时候。
那四年前这家店发生的故事才是重点。
叶筠稍作思考,点开了书咖的记账软件。
原主也不会做手冲咖啡。
他能靠速溶咖啡开四年店,还获得了一堆回头客,那应当不至于沦落到要求顾客进店必须点单的地步。
那么《顾客须知》收录的第一则条款,很可能和四年前经营这家书咖的人有关——
也就是那位被硬塞进他虚假记忆里的“善良实在人”。
对方可能人不坏,只是在经营方面稍微有一点松弛。
叶筠看了眼电子账目,嗯,不是有一点,而是相当松弛。
从账目的起止日期看,这家书咖的营业时段是3189年到3192年,一共三年半左右的时间。
除了最初的半年,营业明细都是成片的赤字。
最差的那段时间,书咖每个月的亏损额度都在五到六万之间。
店面似乎是前老板自己的,材料支出不算多,但他会定期采购外文书籍和哲学书籍。
叶筠没忍住,朝附近瞥了一眼。
这白绿色的轻清新风格、只求美丽不求好打理的装潢,确实符合前老板的……品味。
不过,碍于生存压力,前老板也不是完全不懂变通。
书咖原本只有老板一个人,主要提供的书籍也只有严肃文学和哲学类。
但3190年和3191年,书咖分别多了“新书采购-C类”和“员工工资-咖啡师”两种支出,营业状况有了短暂的改善。
“C类新书和咖啡师?”
叶筠稍微有点意外,又翻了翻其他软件,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情报,甚至也没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内容。
情报被特意分开了,还是?
他若有所思,整理了一下电脑桌面,书咖门口的风铃声轻轻震响。
荧光突然从电脑上抽离,向着高空飘散,心脏上的无瞳眼睛变得明亮。
一声短促的惊叫从第二阅读区方向传来,他本该听不到,这一刻却猛然灌入他的耳朵。
叶筠一惊,想站起来,他的意识却蓦然与飘散的光点一起升高,扫过书咖每一处。
他看到,一直安静的书咖其实非常活跃,每一根垂落的细线都如海生物的触须,贪婪地向着被困在其中的探索者伸展;
他看到,封闭区遥远又模糊的边缘,凝固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虚假的太阳,时间在此无意义地停滞着;
他看到,第二阅读区里,医生和神父不小心撞在一起,脸上都带着几分烦躁。
【“神父”
San:47(50-3,加速下降中)】
【“医生”
San:58(59-1,加速下降中)】
【……】
原来不是所有地方的污染都被压制了。
补全条款,会减轻他的同化,但会加重对密教徒的污染。
这难道是一种转移吗?
原主这么做,难道是和密教徒有仇?
叶筠的意识扫过所有角落,又缓慢收束,最后落在吧台后的办公室里。
他看到,办公室天花板上的细线不断颤动,浅蓝色的荧光就从线尾飘洒而出。
黄昏在这朦胧的记忆里,于办公室中倏然降临。
一本半透明的《诡异名录》在书架上凝聚,同样虚幻的人影也在办公桌后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