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地标节:觉醒年代> 第四十九回 人文互鉴结硕果 灵脉守护谱新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回 人文互鉴结硕果 灵脉守护谱新篇(1 / 2)

诗曰:

非遗交融生新韵,守护传承续华章。

双宇同心行致远,人文之光耀万邦。

第一届全球人文节的余温未散,现实界与元宇宙的跨文明交流已然常态化。北京天坛的维度交流中心每日人流如织,上海外滩的全球人文交流中心信号不断,百城灵脉节点持续共振,将不同文明的能量传递至双宇各处。五人并未停歇,而是分头深入各地,推动人文互鉴与灵脉守护体系落地生根。

华夏非遗出海:跨文明融合的创新实践

时砚初与和仲珩来到景德镇——中国瓷都,这里的灵脉节点因全球人文节的带动,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瓷产区建立了稳定能量连接。瓷都的古窑厂里,华夏非遗传承人王大师正与意大利陶艺家马可、土耳其陶瓷大师艾哈迈德围坐一堂,共同研究“三色交融瓷”。

“景德镇的青花料细腻,佛罗伦萨的釉彩明艳,伊兹尼克的几何纹样独特,若能融合三者之长,定能创造出全新的陶瓷艺术!”王大师手持画笔,蘸取青花料,在瓷坯上勾勒出江南水乡的轮廓。

马可则以西方油画的光影技巧,在水乡背景上添上佛罗伦萨的钟楼剪影;艾哈迈德则用伊兹尼克的传统几何纹样,为瓷坯边缘装饰出华丽的边框。和仲珩展开《陶瓷文明史》,人文能量化作青色光带,连接三人的创作思路:“陶瓷本就是跨文明交流的见证,宋元时期的青花瓷便吸收了波斯的钴料与纹样,如今我们要让这份融合再续新篇!”

时砚初催动文脉能量与文字本源圣灵之力,金色能量注入瓷坯,让三种风格的图案完美衔接、浑然一体。经过三日烧制,当窑门打开的瞬间,一道七彩霞光冲天而起——“三色交融瓷”通体莹润,青花的雅致、油画的厚重、几何纹样的灵动相互映衬,既有华夏文脉的底蕴,又有西方文明的风情,更有中东文明的韵味。

“这不仅是一件陶瓷作品,更是文明互鉴的象征!”马可激动地抚摸着瓷身,“通过全球人文交流中心的元宇宙通道,我们已在佛罗伦萨举办了‘陶瓷文明展’,这件作品引起了轰动,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关注华夏非遗。”

艾哈迈德补充道:“伊兹尼克的陶瓷工坊已与景德镇达成合作,我们将共同培养跨文明陶瓷人才,让这份融合之美传遍世界。”

时砚初望着“三色交融瓷”上流转的灵脉能量,欣慰道:“非遗不是封存的古董,而是活态的文明。通过跨文明融合,既能让华夏非遗焕发新生,也能让世界文明更加多元多彩。”

灵脉守护者的日常:细微之处见担当

战沧澜与代清禾前往丽江古城,这里的灵脉守护者体系已初步成型。清晨的古城,薄雾缭绕,一级守护者扎西正沿着玉龙雪山脚下的灵脉线路巡逻。他手持赤色守护令牌,令牌上的灵脉能量与古城的溪水、古木共鸣,一旦发现魔能残留或灵脉紊乱,令牌便会发出警示。

“前日暴雨导致黑龙潭的灵脉节点被泥沙堵塞,今日需尽快清理。”扎西来到黑龙潭边,启动令牌上的净化之力,掌心泛起微弱的赤色光芒,轻轻抚过潭水。泥沙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沉淀,潭水重新变得清澈,灵脉能量顺畅流转。

与此同时,二级守护者、纳西族东巴文传承人和老师正在灵脉守护殿为孩子们授课。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习东巴文的读写,还通过元宇宙设备连接文字秘境,在虚拟场景中体验仓颉造字的过程。“东巴文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纳西族的文明瑰宝,也是华夏灵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老师手持东巴文经书,“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自己的文化,成为灵脉的守护者。”

战沧澜与代清禾来到古城中心的灵脉枢纽,这里的能量波动略显异常。代清禾引动地脉能量,掌心绿色光芒渗入地面:“是地下灵脉分支出现了轻微断裂,可能是近期游客增多导致的。”他催动融合本源的互通之力,绿色能量化作“生机藤蔓”,顺着灵脉断裂处延伸,将断裂的灵脉重新连接。

战沧澜则在枢纽周围布下“武道守护阵”:“灵脉守护不仅要修复损伤,还要预防风险。这个阵法能缓冲游客带来的能量冲击,同时监测灵脉状态。”他看向一旁认真学习阵法的年轻守护者们,“守护灵脉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在日常中多一份细心、多一份担当,就能让文明的根基更加稳固。”

扎西感慨道:“以前觉得守护灵脉是遥不可及的大事,现在才明白,巡逻时清理一块堵塞灵脉的石头,授课时教会孩子一个东巴文字,都是在为文明永续出力。”

元宇宙中的人文盛宴:打破时空的交流

新星澈与永续圣灵升级了全球人文交流中心的元宇宙功能,推出“人文漫游”板块。用户只需通过终端设备,便可沉浸式体验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与非遗技艺——在巴黎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时,能通过灵脉能量感应了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京都学习茶道时,能与华夏茶艺大师实时互动,探讨茶文化的异同;在玛雅文明遗址探索时,能通过文字本源圣灵的力量,解读古老铭文的含义。

此刻,元宇宙中的“戏曲交融秘境”正举办一场特殊的演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