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身从始至终只专注经义策论诗赋,自然是听不懂了。
这位举人说的话很有意思。
先生说的话很好,可现在外有辽夏环伺,内有漕运,蝗灾等顽疾,按你的学说,该怎么办呢。
大儒默然片刻,拂袖叹:“此皆气数之变也。心若虚空,自能容受万境。且去静坐,体认‘未发之中’,则刀兵饥馑,不过太虚一尘耳。“
此乃诡辩!
李瑜看着台上口若悬河的大儒,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烈火烹油的盛世。
可是曾在晋时繁荣的玄学,如今却又融入儒学之中,何尝不是大周士大夫们对现实的逃避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瑜看见那位沉大人在嘲弄过后,却又收敛了神情,并没有向谢岐日出言反驳。
李瑜对这位庶吉士出身的都钤辖有了新的认识。
大儒的讲学渐渐结束,一些仆人端上些菜品入了席。
这时,一位州学教谕忽然起身向各位大人作揖,躬敬道:“我朝承自汉唐,向来重诗,科举取士,亦有科举之题,不如各位大人各出一道题目,考教诸生如何?”
只见谢岐日不知从哪里摘了朵花攒在头发上,击股笑道:“善,此亦效仿先人之雅事!”
“不如就以赋得盛世无为四海清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