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乾胤天也收到了消息。
也想到了是鎏金阁的赌资。
让他略感意外的是,以往只会隔岸观火的勋贵集团,此次竟表现得如此“积极”。
但这是难得的机会。
北境大捷的军报,他压不了多久,如果在这之前能削掉秦岳官职那胜算大了许多。
“机不可失....”乾胤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然后沉声道:“上朝!”
.......
与此同时,张李氏打开了第二封信后来到了西市。
这里正在谈论秦风私掏600万犒赏边军,谈论镇国公意图造反。
她自然而然地融进去神秘的道:
“你们这消息过时了。”
“我刚从东市过来,跟我挺好一个摊位的大姐说,他叔叔家的小姨家的儿子刚负伤从边疆回来。”
“他说前几日镇国公发兵大破六国。”
“世子秦风确实给了六百万,但那是因为朝廷已经好几个月没法军饷了。”
“所以世子变卖家产给将士们补上的...”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这次没有盲目相信而全是疑惑的目光。
张李氏丝毫不受影响,双手一摊道:
“看我干嘛?我也是听人这么一说,是真是假,咱平头百姓哪能知道?不过...”
“无风不起浪,没点根据谁能想到这块。”
“而且,这事儿不像别的,空口白牙,等几天看有没有捷报不就行了。”
这么一说现场众人纷纷点头,顿时再次议论起来。
“是这么个理儿!”
“不过,朝廷要是欠好几月军饷这事可干得太缺德了。”
“对啊,人家在外拼命可就指着这点银子呢。”
于是,西市的舆论场悄然发生了变化。
“嘿,你说的都过时了,现在有个新说法...”
“还唠争风吃醋那老掉牙的事呢,现在都是...”
..
类似的对话,慢慢蔓延到了茶馆、酒肆、街角。
人们依旧在谈论秦风,但话题不再局限于“弑杀皇子”。
多了对“边疆战事”“朝廷欠饷”、“世子动机”的猜测与等待。
一种对真相心照不宣的期待感,开始在京都的市井间弥漫开来。
...
而皇宫内的众人对此毫不知情,正在上演一场自作聪明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