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26章 方言的突围与诗意的重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方言的突围与诗意的重构(2 / 2)

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总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形式把握抽象的世界图景。树科通过粤语这一"小传统",最终抵达了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大思考",这一路径与爱尔兰诗人希尼通过方言英语探索普遍人性异曲同工。在全球化导致文化同质化的今天,这种根植于地方又超越地方的诗歌实践,或许正是抵抗文化扁平化的有效策略。

回望《天南第一峰》全诗,树科通过"石坑崆—韩愈—宇宙观"的三重跳跃,完成了从地理到历史再到哲学的思维跃升。这种跃升不是概念化的强行拔高,而是通过粤语特有的词汇、句式和语气自然实现的。法国诗人佩吉的名言"一切始于神秘,终于政治"在此可转译为"一切始于方言,终于宇宙"——树科的诗歌实践表明,最地域的语言可能蕴含最普遍的人类经验,最接地气的表达可能承载最超越的诗性智慧。在标准汉语日益主导诗歌写作的今天,《天南第一峰》这样的粤语诗作提醒我们:诗歌的生命力或许正来自那些尚未被标准化的语言飞地,来自那些用母语思维才能捕捉的微妙震颤。

《天南第一峰》作为一首看似简单的粤语诗,实则提出了当代汉语诗歌发展的关键命题:在标准化与多样性之间,诗歌如何保持其语言的鲜活性与文化的丰富性?树科的答案是回归方言这一"语言的故乡",在地方性表达中寻找普遍性价值。这种尝试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诗歌的表现手段,更为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提供了诗学样本。当诗人用"嘻嘻"这样的粤语词汇举重若轻地谈论"宇宙观"时,他实际上是在实践一种新的诗歌伦理——唯有忠于自己的语言根源,才能抵达他人的心灵深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