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位置像块被烙铁烫过的伤疤,整片海域都被猩红的光晕笼罩,连带着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澳大利亚东海岸、穆大陆西南部的城市群,都被密密麻麻的红色光点标记着,像无数只充血的眼睛。
凯文就站在投影台前。他穿着深灰色的作战指挥服,领口的银质徽章在光影里泛着冷光。
往常总是笔挺如松的背脊微微前倾,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的战术手套——那是他极度紧绷时才会有的动作。
投影的红光爬上他的侧脸,把下颌线切割得像把未开刃的刀,连睫毛投下的阴影都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凯文。”妮娜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有点发飘。她走到长桌旁,拉开金属座椅时,椅腿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让她自己都皱了皱眉。
凯文没有回头。他的目光死死锁在投影上那块不断扩张的红色区域,声音比穆大陆的深海还要冷:“第四次大崩坏,于今日凌晨2时43分在南太平洋爆发。”
长桌周围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秦风下意识地抬手按在终端上,调出实时数据流,瞳孔里的银辉骤然变亮:“爆发范围?”
“整个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全境,大半个南太平洋海域,穆大陆西南部所有沿海城市。”凯文终于转过身,投影的红光在他冰蓝色的瞳孔里跳动,“包括新德里、曼谷、悉尼港、穆大陆第三聚居区……目前已确认失联。”
妮娜感觉手指尖瞬间凉了下去。
“联合政府那边有消息吗?”她猛地站起来,作战靴的鞋跟磕在金属地板上,发出一声脆响。
桌旁的几位将领交换了眼神,安娜叹了口气:“一个小时前发了三次加密通讯,全是未读回执。”
“坐下说。”凯文抬手示意,他的指尖在投影边缘划过,调出一组不断跳动的气象数据。
蓝色的风速曲线像条疯长的藤蔓,几乎要冲破图表的边框。“根据气象卫星回传的数据,爆发点中心形成了超强台风,是地球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会议室的门又滑开了。梅比乌斯带着她的科研团队快步走进来,白色的实验服上还沾着点点荧光试剂。
她身后的老研究员帕金森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刚想开口询问,目光扫过投影上的数据时,突然僵住了。
“风速……168米每秒?”帕金森教授的声音在发抖,他伸手去摸终端,却把手里的保温杯碰倒了。褐色的咖啡在桌面上蔓延,像一滩凝固的血。“中心最低气压460百帕?风场直径3700公里?这不可能!”
他猛地转向凯文,花白的眉毛拧成一团:“地球的大气承载极限根本不可能支撑这种强度的风暴!168米每秒!460百帕?地球表面正常气压是1013百帕!这种低压环境理论上连海水都会直接汽化!这已经超出了流体力学的范畴!这他妈是个什么怪物?!而且这玩意怎么还在涨!!!”
168米每秒风速下,空气的动能足以撕裂地表几乎所有人工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像纸片一样被折断,树木会被连根拔起并粉碎,地面物体将被高速抛射,形成致命的“空中武器”。
“教授。”凯文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制力。
他抬手调出另一组数据,全息投影的边缘弹出一串猩红的波形图,像某种生物的心电图在疯狂跳动。
“更重要的是这个——崩坏能探测卫星显示,台风核心区的崩坏能输出功率已经接近6000hw,整个风场都是崩坏能场的覆盖范围。”
“6000hw……”梅比乌斯轻轻重复了一遍,她指尖的银戒在光线下闪了闪……
她忽然笑了笑,只是那笑意没到眼底,“看来我们遇到了位‘重量级’的客人。”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全息投影的嗡鸣,和帕金森教授粗重的喘息声。
妮娜看着投影上那片不断扩大的红色区域,仿佛能听到风暴撕裂云层的轰鸣,能看到海浪拍碎城市的惨状。
她想起第三聚居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笑脸此刻或许已经被狂风卷成了碎片。
“联合政府还在装死。”安娜狠狠捶了下桌子,金属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半小时前就撤离了龙门港,现在估计在往北极圈跑。”
“难不成我们要孤军奋战?”
妮娜面前的终端上显示着军备清单,红色的赤字像道狰狞的伤口,“我们的弹药储备只够支撑一次中等规模的防御战,浮空战舰的能量核心还在维修……”
“我们没有孤军奋战的资本。”凯文打断了他。他走到长桌主位坐下,冰蓝色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前逐火之蛾本部可调动的战斗人员1万6千人,北境支部刚刚成立,能参战的只有3千新兵。浮空战舰五艘,其中‘普罗米修斯号’的主炮系统还在调试。”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均匀得像在给一场葬礼倒计时:“所以,接下来的军事部署,全部建立在联合政府出兵的理想情况下。”
秦风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