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
头发花白的孙工猛地站起身,手掌拍在桌面上发出闷响,
"部里生产调度局排着队等这台母机救急!”
“三个重点型号,十九种关键零件卡在精度上!”
“现在放着火烧眉毛的任务不管,要去搞什么新机床?这是不分轻重缓急!"
会议室里烟雾弥漫,成功试车的喜悦被这当头一棒打得粉碎。
多数人默默点头,显然认同孙工的观点。
这是时代的带给他们眼光的局限性。
这不是说他们刻意和赵四唱反调,而是这个时代强调的就是保生产。
"孙工说的在理,"生产调度局的老刘立刻帮腔,
"咱们千辛万苦把母机搞出来,不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瓶颈吗?”
“先稳稳当当干半年,把欠账还上,再考虑别的也不迟。"
"新机床是纸上谈兵!周期长,风险大!”
“到时候生产任务完不成,新机床也没搞出来,怎么交代?"
质疑声此起彼伏。李副部长和周主任沉默地抽着烟,没有表态。
赵四平静地等声音落下,环视一周:"既然要算账,我们就好好算一算。"
他拿起粉笔,在粗糙的黑板上划出两条线:"一条路,用母机直接生产零件。三个月,最多完成七个急件。"
"另一条路,"他画出一条向上的曲线,"用这三个月制造核心模块,交给哈齿厂。他们现有的设备改造后,一年可以多生产三百套合格齿轮。"
他转身面对孙工:"孙工,您说哪条路更划算?"
孙工张了张嘴,还没说话,赵四已经继续:"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核心模块可以持续产出,惠及更多工厂。"
"你这是理想主义!"孙工脸色涨红,"各厂情况不同,设备各异,你的核心模块怎么保证通用性?"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附和声。这个问题确实切中了要害。
就在这时,赵四感到脑海中熟悉的波动。
他不动声色地完成签到,一股清晰的概念涌入脑海。模块化功能单元设计。
"所以我们要采用模块化设计。"赵四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字,"就像搭积木。"
他画出三个方框:"精密主轴单元、高精度进给单元、刚性工作台单元。这些都是通用模块。"
接着,他又画出几个小框:"各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上专用夹具和辅助装置。"
负责工艺的老工程师眼前一亮:"这个思路,有点意思。"
"不是有点意思,是必须这么做。"
赵四语气坚定,"我们不是在造一台台孤立的机床,而是在构建一个体系。"
他转向李副部长:"部长,我请求立即启动''火种分发计划''。”
第一步,先攻克这三个核心模块。"
李副部长掐灭烟头,看向众人:"表决吧。赞成赵明同志方案的举手。"
会议室里沉默片刻,周主任第一个举起手。
接着,工艺科、设计科的技术骨干们纷纷举手。
最后,连刚才反对最激烈的孙工也缓缓举起了手。
"好!"
“李副部长一锤定音,"''火种分发计划''正式启动!”
“老周,你负责协调资源。各处室必须全力配合!"
会议结束后,赵四立即投入工作。他在办公室支起三块图板,分别对应三个核心模块的设计。
"张工,主轴单元的轴承预紧结构要改进。"
赵四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采用我们上次讨论的碟形弹簧组,保证预紧力稳定。"
"明白!"张工立即在图纸上做标记。
"王工,进给单元的丝杠支撑结构要重新计算。"
赵四走到第二块图板前,"母机的加工精度允许我们采用两端固定支撑,这样刚性更好。"
"已经算过了,"王工兴奋地指着计算书,"采用新结构,定位精度能再提高百分之二十!"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技术员跑进来:"赵组长,后勤说特种合金钢的配额不够了!"
赵四头也不抬:"让后勤去找周主任特批。
就说是我说的,这是''火种计划''首批核心模块,优先级最高。"
"是!"技术员又跑了出去。
设计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仿佛对整个设计胸有成竹。
"赵组长,您怎么对模块化设计这么熟悉?"
张工忍不住问道,"这个理念在国外也是刚刚兴起。"
赵四笔下不停:"多看看国外的技术期刊,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总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路子。"
凌晨两点,首批图纸终于完成。
赵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三位组长说:"明天一早就要投入试制,你们先回去休息。"
送走众人后,赵四独自留在办公室。他拿出笔记本,开始规划下一步。
"主轴模块的批量加工需要专用夹具......"
"进给单元的装配工艺要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