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荆州,荆州!> 第七十二章:淬火成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淬火成钢(1 / 2)

民国三十年(1941)正月,太行山的积雪尚未消融,一场特殊的选拔在根据地悄然展开。谢文渊站在训练场前,望着面前这百余名从各部队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中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有从东北流亡而来的学生兵,还有被俘后加入的日军反战同盟成员。

“同志们!“谢文渊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从今天起,你们将接受最严苛的训练。我只要三十人,坚持不下来的,随时可以退出!“

训练从拂晓开始。第一项是三十里山地越野,每个人要背负三十斤的装备,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谢文渊亲自带队,林婉茹作为随队军医跟在队尾。

“坚持住!“谢文渊向一个踉跄的战士伸出手,“想想被鬼子杀害的亲人!“

山路崎岖,积雪未化。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汗水浸透了棉衣,很快又在寒风中结冰。一个来自江南的学生兵支撑不住,跪在雪地里呕吐。

林婉茹立即上前检查:“体温过低,必须立即休息。“

“不...我能行...“学生兵挣扎着想站起来。

谢文渊走过来,看了看他的状况:“送他回营地。“

“谢科长,再给我一次机会...“

“战场上,鬼子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谢文渊语气严厉,“下一个科目是射击训练,你现在的状态只会浪费子弹。“

正午时分,通过第一轮选拔的七十三人站在靶场前。谢文渊拿起一支三八式步枪:“谁能告诉我,这支枪的射程是多少?“

“报告!有效射程460米!“一个东北口音的战士立即回答。

“错!“谢文渊拉开枪栓,“在优秀射手手中,它可以命中800米外的目标。“

他举枪瞄准,扣动扳机。远处一个人形靶应声而倒。战士们发出惊叹。

“在特种作战中,你们要学会发挥武器的极限性能。“谢文渊放下枪,“现在,每人十发子弹,目标是300米外的十个不同靶位。“

射击训练持续到黄昏。谢文渊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让他欣慰的是,这些战士虽然来自不同背景,但学习能力都很强。

傍晚,谢文渊召集教官开会。张大山看着选拔名单,眉头紧锁:“淘汰率是不是太高了?这些都是各部队的尖子啊。“

“我们要的是精英中的精英。“谢文渊指着训练计划,“接下来的格斗、爆破、侦察训练,强度会更大。“

老周抽着旱烟:“文渊,听说你要教他们日语?“

“对。“谢文渊点头,“敌后作战,语言是关键。“

林婉茹整理着医疗记录:“今天有十二人中暑,八人扭伤。我建议调整训练时间,避开正午高温。“

会议持续到深夜。谢文渊回到住处时,看见林婉茹还在油灯下整理药材。

“这么晚还不休息?“

“准备些防中暑的药。“林婉茹抬头笑了笑,“你这个总教官也太狠了,第一天就淘汰了三十多人。“

“战争比这残酷得多。“

沉默片刻,林婉茹轻声问:“那个东北来的战士,你为什么特别关注他?“

“你说杨立青?“谢文渊在炕沿坐下,“他父亲是东北军的炮兵教官,九一八时战死在沈阳。他懂日语,会操作电台,是个好苗子。“

“可是他的射击成绩并不突出。“

“特种作战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谢文渊望着跳动的灯焰,“一个优秀的特种兵,要会思考,会应变,而不只是会开枪。“

第二天训练前,谢文渊宣布了一个意外决定:“今天,我们不上课。大家分成小组,到附近村庄帮老乡干活。“

战士们面面相觑,但还是服从命令。谢文渊带着杨立青所在的小组,来到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村长老李热情地迎出来:“谢科长,又麻烦同志们了。“

“老人家别客气。“谢文渊挽起袖子,“今天我们来修被鬼子烧毁的那几间房子。“

干活间隙,谢文状似随意地问杨立青:“看出什么来了?“

杨立青环视四周:“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进出。东面山坡视野最好,可以设置观察哨。村后的小路很隐蔽,适合紧急撤离。“

“还有呢?“

“井口有新打的绳痕,说明最近取水频繁。村口的碾盘有车辙,应该是运送过重物。“

谢文渊满意地点头:“观察得很仔细。但最重要的是——“他指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而战。“

回营地的路上,谢文渊对战士们说:“特种作战不是逞个人英雄,而是要像鱼入水一样融入群众。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接下来的训练更加严苛。格斗教官是来自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老兵,一招一式都透着沙场气息;爆破教官是煤矿工人出身,对炸药的使用出神入化;侦察教官则是猎户后代,能在雪地里分辨出三天前的足迹。

这天夜里,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起。战士们迅速整装列队,谢文渊站在队列前,脸色凝重。

“刚接到情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在明早经过黑山峪。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