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荆州,荆州!> 第七十七章:血色黎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血色黎明(1 / 2)

民国三十年(1941)六月的太行山,晨雾如纱。谢文渊站在新落成的烈士纪念碑前,望着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杨立青的名字也在其中,被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还在想他的事?“林婉茹将一束野花放在碑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谢文渊轻声道,“他选择了背叛,但也用死亡赎了罪。“

远处传来训练的号声,新一批利剑队员正在操练。佐藤一郎的被俘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但谢文渊知道,日军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

果然,三天后的深夜,紧急军情传来:日军集结三个师团的兵力,配属坦克和航空兵,准备对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

“这次不一样。“首长在作战会议上神色凝重,“鬼子改变了战术,采取''铁壁合围'',步步为营。“

谢文渊盯着地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他们想用绝对优势兵力把我们挤压在狭小区域,然后一举歼灭。“

“有什么对策?“

“跳出去。“谢文渊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主力转移到外线,在内线留小部队牵制。同时组织群众坚壁清野,让鬼子什么也得不到。“

计划得到批准后,整个根据地立即行动起来。部队开始转移,群众掩埋粮食,破坏道路,在水井中投掷死畜。

谢文渊率领利剑分队负责最危险的任务——断后。

“记住,“在分派任务时,他对队员们说,“我们的任务是拖延,不是决战。每多拖延一天,主力就多一分安全。“

扫荡在黎明时分开始。日军炮火如同疾风骤雨,将前沿阵地炸成一片火海。谢文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推进方式,眉头越皱越紧。

“科长,鬼子这次学乖了。“李大山指着前方,“他们先用坦克推开障碍,工兵跟在后面排雷,步兵交替掩护前进。“

“看来佐藤的被俘让他们吸取了教训。“谢文渊放下望远镜,“执行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是针对日军新战术专门设计的。利剑分队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击战,专打日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补给。

谢文渊亲自带领一个小组,目标是日军的一个炮兵阵地。

“科长,前面就是鬼子的炮兵阵地。“侦察兵回报,“守备很严,有一个中队的兵力。“

“不强攻。“谢文渊仔细观察着阵地布局,“看见那几辆弹药车了吗?等他们装卸弹药时动手。“

机会在正午时分出现。一辆弹药车开始卸货,日军士兵来回搬运着炮弹箱。谢文渊打了个手势,两名狙击手同时开火,击毙了弹药车旁的哨兵。

“行动!“

队员们如同猎豹般窜出,迅速接近弹药车。谢文渊亲自安装炸药,设置延时引信。

“撤!“

他们刚撤到安全距离,身后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日军的炮兵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堆积如山的炮弹接连殉爆。

“干得漂亮!“李大山兴奋地说。

但谢文渊脸上却没有喜色:“立即转移,鬼子很快就会报复。“

果然,半小时后,日军出动了侦察机。谢文渊小组被迫躲进一个山洞。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个年轻队员喘着气说,“鬼子太多了,我们撑不了多久。“

“必须撑下去。“谢文渊检查着所剩不多的弹药,“每多撑一天,就能多救成百上千的群众。“

傍晚,他们与林婉茹带领的医疗队会合。医疗队的情况更糟,带着几十个重伤员,行动缓慢。

“这样走太危险了。“谢文渊看着疲惫的医护人员和**的伤员,“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安置伤员。“

林婉茹指向远处的一座山峰:“那里有个天然溶洞,很隐蔽。“

队伍在夜色中向溶洞转移。途中,他们遭遇了一股日军巡逻队。

“带伤员先走!“谢文渊下令,“其他人随我掩护!“

激烈的交火在黑夜中展开。利剑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枪法,硬是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但弹药消耗很快,形势越来越危急。

“科长,没子弹了!“一个队员报告。

谢文渊看了看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正准备下令冲锋,远处突然响起熟悉的军号声。

“是我们的援军!“

八路军主力部队及时赶到,一举击溃了日军巡逻队。带队的竟是首长本人。

“首长,您怎么来了?“谢文渊又惊又喜。

“听说你们被围,我放心不下。“首长看着疲惫不堪的战士们,“辛苦你们了。“

在溶洞中安置好伤员后,首长召集干部开会。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首长神色凝重,“日军改变了策略,开始屠杀平民,想要断绝我们的群众基础。“

众人沉默。这是最可怕的局面,一旦失去群众支持,八路军就成了无源之水。

“必须反击。“谢文渊打破沉默,“打几个漂亮仗,提振士气,也让鬼子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有什么具体计划?“

谢文渊在地图上指出三个点:“这三个据点守备相对薄弱,我们可以同时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