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师团,配属一个坦克联队和一个飞行大队,准备在一个月内彻底摧毁太行山根据地。“
情报在司令部引起震动。这是抗战以来日军对根据地发动的最大规模扫荡。
“硬拼肯定不行。“谢文渊在作战会议上直言,“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你有什么想法?“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谢文渊在地图上画出几个箭头,“主力跳到外线作战,内线留小部队坚持。同时发动全区破袭战,让鬼子首尾不能相顾。“
计划得到一致通过。各部队立即开始准备,群众也行动起来,实行彻底的“空舍清野“。
一个月后,日军扫荡如期开始。这一次,他们采取了更加狠毒的策略——“梳篦战术“,像梳子一样一遍遍梳理根据地,见人就杀,见房就烧。
但让他们意外的是,根据地几乎空无一人。群众早就转移到了深山密林,粮食也藏得无影无踪。日军得到的只是一座座空村,一口口被填埋的水井。
“八嘎!“日军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把山给我烧了!看他们能躲到哪里去!“
大火在太行山蔓延,浓烟遮天蔽日。但就在日军忙于放火时,谢文渊率领利剑分队开始了反击。
他们专挑日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补给下手。今天炸毁一个弹药库,明天袭击一个运输队,后天又端掉一个指挥所。日军被搅得焦头烂额,却始终抓不住八路军主力。
这天,谢文渊小组发现了一个重要目标——日军的野战医院。
“打不打?“李大山问。
谢文渊观察着医院的布局。这里守备森严,但有一个致命弱点——设在一条小河旁边。
“不打医院,“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们打他们的水源。“
当夜,利剑分队在上游投放了特殊药剂。这种用当地草药配制的药剂无色无味,但能让人腹泻不止。
第二天,整个日军野战医院乱成一团。士兵们上吐下泻,连医生护士也未能幸免。趁此机会,谢文渊带人突袭医院,缴获了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
“这下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林婉茹看着满载而归的队员们,欣喜地说。
但谢文渊脸上却没有喜色。通过审讯俘虏,他得知了一个更可怕的消息:日军准备使用毒气。
“立即通知各部队做好防毒准备!“他下令,“同时向上级报告这个情况。“
毒气的威胁让根据地的处境更加艰难。但军民们没有屈服,他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辣椒水解毒,用土办法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这天,谢文渊在巡视阵地时,看见一个老大娘正在教孩子们用浸过尿的布条做防毒面具。
“老人家,辛苦您了。“
老大娘抬起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笑容:“谢科长,俺们不怕。有小鬼子在,俺们就跟他斗到底!“
望着这些在苦难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群众,谢文渊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中国不亡的希望所在,是任何敌人都无法征服的力量。
一个月后,日军的扫荡终于以失败告终。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八路军和根据地群众,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坚强。
庆功大会上,首长动情地说:“这次反扫荡的胜利证明,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晚风中,谢文渊和林婉茹并肩走在山路上。远方的太行山层峦叠嶂,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丽。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婉茹问。
“整训部队,总结经验。“谢文渊望着远山,“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我们要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只要军民团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暮色渐浓,根据地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暗夜中的星光,虽然微弱,却永不熄灭。在这铜墙铁壁之后,一个民族正在苦难中成长,在战火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