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荆州,荆州!> 第八十三章:新的使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新的使命(1 / 2)

民国三十年(1941)岁末的太岳山,朔风卷着雪粒,抽打着新开辟的根据地。谢文渊裹紧缴获的日军大衣,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台上,望着山下蜿蜒的山路。两个月前的那场血战,让利剑分队付出了近半的伤亡,但也为他们赢得了“钢铁利剑”的威名。

“科长,总部特派员到了。”

谢文渊转身,看见李大山领着一位身着灰布军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来。这人气质儒雅,与周围粗犷的军人格格不入,但眼神中透着一种洞悉世事的睿智。

“谢文渊同志,这位是南方局派来的徐特派员。”

徐特派员与谢文渊用力握手:“早就听说利剑分队谢科长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指挥部的土窑里,炭火盆驱散着冬日的寒意。徐特派员从贴身衣袋中取出一封密信,信纸已经有些发黄,显然经过多人传递。

“文渊同志,组织上有一个重要任务要交给你。”

谢文渊展开信件,越看神色越凝重。这是一封来自重庆的密信,署名竟是他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师,现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职的张治中。

“老师他...怎么会?”

“张将军一直是我们的朋友。”徐特派员压低声音,“他在信中提到的情报,已经得到证实。”

信中提到,日军正在秘密策划一场代号“风暴”的大规模攻势,目标直指中国战区的补给生命线——滇缅公路。更可怕的是,日军准备在战役中使用新型毒气。

“组织上决定派你去重庆。”徐特派员说,“一方面与张将军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摸清‘风暴行动’的详细计划。”

这个任务让谢文渊陷入沉默。重返重庆,意味着再次踏入那个充满阴谋与危险的漩涡。但想到新型毒气可能造成的灾难,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

当夜,谢文渊独自整理行装。那把伴随他多年的将官短剑,在油灯下泛着幽冷的光。林婉茹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个小布包放在桌上。

“这是我配的急救药,路上用得着。”

谢文渊抬头,看见她眼中的担忧:“这次任务...”

“我知道。”林婉茹打断他,“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要小心军统的人。”

“放心,这次我有合法身份。”谢文渊取出一份证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这个身份应该能挡住不少麻烦。”

林婉茹轻轻抚摸着他的肩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在长沙的战地医院,你也是这样,明知危险还要往前冲。”

“这一次不一样。”谢文渊握住她的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次日黎明,一支小分队护送谢文渊下山。为了避开日军封锁线,他们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古道。

山路险峻,积雪没膝。在一个隘口,他们遭遇了日军巡逻队。

“科长,怎么办?”小分队队长低声问。

“不能交火。”谢文渊观察着地形,“从左侧悬崖绕过去。”

悬崖陡峭,覆盖着冰雪。队员们用绳索相连,小心翼翼地攀爬。谢文渊最后一个下去,就在他即将到达崖底时,绳索突然断裂!

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有力的手抓住了他。抬头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老周!

“你...你不是...”

“总部派我来接应。”老周将他拉上来,低声道,“情况有变,日军加强了封锁,常规路线走不通了。”

在老周的带领下,他们转入一条隐蔽的山洞。洞内别有洞天,竟然是一个设施完善的地下交通站。

“这是太行山突围时就开始修建的。”老周点燃油灯,“直通黄河渡口。”

在地下穿行两天后,他们终于到达黄河岸边。河面已经结冰,但冰层厚度不均,十分危险。

“必须今晚过河。”老周说,“明天日军就要开始凿冰了。”

夜色中,一行人踩着薄冰,艰难前行。每走一步,脚下都传来冰层碎裂的咔咔声。最危险的时候,谢文渊脚下的冰面突然塌陷,整个人掉进冰窟。

刺骨的寒冷瞬间穿透骨髓。就在他即将被河水冲走时,老周和队员们手拉手结成“人链”,硬是把他拖了上来。

“还能走吗?”老周焦急地问。

谢文渊咬紧牙关:“能!”

当他们终于到达黄河南岸时,天已破晓。谢文渊的四肢冻得失去知觉,但心中却燃着一团火。

在交通站的帮助下,他们换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军装。看着镜中久违的将官服,谢文渊恍如隔世。

“从现在起,你就是谢参议了。”老周为他正了正军帽,“记住,重庆不比根据地,那里人人戴着面具。”

通往重庆的路依然充满艰险。日军空袭、土匪骚扰、各路关卡盘查...但最让谢文渊警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暗箭。

在一个小镇休整时,他敏锐地察觉到被人跟踪。

“是军统的人。”老周经验丰富,“从我们过黄河就盯上了。”

谢文渊沉思片刻:“那就陪他们玩玩。”

他故意在镇上最热闹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