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世子焦急,召集势力
天色擦黑,王府厨房的锅盖刚掀,蒸气扑上廊檐。萧景珩还在书房,手里那份账本写得花里胡哨,什么“三月十七,买胭脂十盒,赠翠云楼花魁”,一看就是给外人看的摆设。他眼皮跳了一下,笔尖顿住。
阿箬该回来了。
往常这时候,她早溜进书房,抢他案上的点心吃,嘴里还念叨“今天东市谁家吵架、西街谁家丢鸡”。可今天侧门一直没响通报声。
他放下笔,问门口小厮:“阿箬呢?”
“回世子,她下午说去东市送金线,还得还李伯的花篮。”
“什么时候走的?”
“申时初。”
萧景珩手指敲了下桌面。申时初就出门,按理酉时前就能回来。东市到王府不过两刻钟脚程,骑马更快。她不拖沓,更不会错过晚饭——那丫头嘴馋,一顿不吃都得念叨。
他又问:“她走哪个门?”
“侧门。”
“骑马?”
“是。”
他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墙边,掀开一幅山水画,露出后面暗格。里面挂着一块铜牌,纹着南陵王府独有的飞鹰图样。他取下来,翻到背面——原本该亮的红釉灯芯,此刻发黑。
这是阿箬随身带的信物,一旦离开王府十里,铜牌就会变色。现在这状态,说明她不仅没回来,还走得远了。
萧景珩眼神一沉。
他转身从柜底摸出一枚黑玉令牌,通体无纹,只在边缘刻了个“影”字。他把令牌塞给贴身侍卫:“去找陈砚,让他带‘影七’以上,半个时辰内到后园枯亭集合。不准走正门,不准点灯。”
侍卫接过令牌,低头退下。
萧景珩重新坐下,指尖在桌面上划了道线。阿箬不是乱跑的人,尤其最近他让她别进小巷、别落单,她都听进去了。现在突然失联,还出了城……不对劲。
他唤来府中管事:“今天有没有人来找过她?或者她跟谁说过话?”
管事想了想:“布摊两个妇人说看见个瘸腿汉子打听她,说是亲戚。阿箬姑娘听了之后就走了。”
“瘸腿?”萧景珩眯眼,“西北口音?”
“听说是。”
他心里咯噔一下。
前几天他就让鹰七盯城东废庙,那边有黑鸦传信,还有卖糖炒栗子的老头失踪。他本来以为对方在布局,没想到动手这么快,目标还是阿箬。
这不是巧合。
是冲他来的。
他抓起披风往外走,直奔后园。夜雾刚起,枯亭里已站了十二道黑影。为首那人左脸一道疤从耳根划到下巴,单膝跪地,声音低哑:“属下陈砚,奉令集结,请世子示下。”
萧景珩站在亭中,扫视一圈:“你们有一人失踪,我要她活着回来。”
众人沉默。
他知道他们懂。南陵暗卫从不救人质,只杀敌人。但这次不一样。
他展开一张京畿舆图铺在石桌上:“最后有人见她在申时初骑马出城,方向东北。查她行踪,重点找废弃驿站、荒庙、旧窑。尤其是城东二十里内的。”
一名暗卫上前:“回世子,刚才有茶摊伙计说,有个瘸腿男子打听过南陵王府婢女,操西北口音,天没黑就不见了。”
另一人接话:“属下查过,城东五里有个废弃驿站,守卫早就撤了,院里有口枯井,多年没人管。”
萧景珩盯着地图上那个点,冷笑一声:“用旧情设局,拿假信、假铜钱骗她出城……胆子不小。”
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查燕党。
递给陈砚:“先别动明面人手。派三队去茶肆酒坊转,打听瘸子去向;两队沿官道追马蹄印,记住,马是王府的,铁掌有特殊纹路;剩下的人守住城门,若有信鸽、竹筒一类东西传出,截下来。”
陈砚抱拳:“是!”
“另外,”萧景珩声音压低,“我怀疑她带的铜牌被人动过手脚。若发现有人私藏南陵旧币或类似信物,当场拿下,别让他们开口自尽。”
“明白。”
人影散去,夜风卷着落叶扫过亭子。萧景珩没走,站在地图前不动。烛火把他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上像一把出鞘的刀。
一刻钟后,第一个回报来了。
“世子,东市绸缎庄老板说,阿箬姑娘昨天来买金线,顺便买了个铜铃铛挂件。今天早上有人来问,是不是她常去那里。”
“谁问的?”
“穿旧布衫,右手虎口有划痕。”
萧景珩记下了。
接着第二个消息。
“城南三户人家昨夜搬走,户籍查不到去向。其中一家门口曾贴过招租告示,但纸是新的,像是故意留线索。”
他冷笑:“钓鱼呢?想引我动?”
第三个消息送到时,已是戌时。
“沿官道追踪的兄弟发现一串马蹄印,进了林子就没了。附近有辆空马车停在路边,车轮印很新,像是刚用过。”
“车上有什么?”
“没有货物,但草垫下有根断绳,像是捆过人。”
萧景珩猛地攥紧拳头。
他转身回书房,点亮所有灯。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