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精锐前来换防,援军最迟明日即到。
这个消息,如同久旱甘霖,让疲惫的守军精神为之一振。
被红旗营收编至今,郭子兴对石山的心态已悄然转变。最初的怨恨与恐惧,早已在红旗营一次次胜利的冲击下,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日益加深的敬畏与臣服。
不臣服不行,命脉皆在人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石元帅对军队的掌控力,远超他百倍。身处如此凶险的前线,他竟从未想过弃垒而逃——除了家小皆在合肥为质不敢逃外,红旗营那套迥异于其他义军的军制,也让他不想逃。
将士们英勇负伤后,能立刻得到随军医匠救治,伤愈归队者还能得到抚恤和嘉奖,伤退后,也能安置到荣军社。这极大地减轻了士兵对受伤的恐惧,畏战情绪自然减弱。
更妙的是那补充兵制度,各营被打散整编后,将领与士兵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被大大削弱。
队伍有了战损,后方很快就能补充经过基础训练的新兵。这些新兵在老兵带领下,融入速度极快,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使得将领在临战时,无需再象过去那样,时刻算计着“保存实力”。
在红旗营,只要敢打敢拼,没把手下人打光,很快就能得到补充,甚至可能因功升迁。
这种制度,让郭子兴这样曾经的“山头”首领,也不得不将心思用在如何打胜仗上。
就在郭子兴陷入沉思时,垒墙下传来张天佑兴奋的喊声:
“嘿!姐夫!快看俺们抓到啥好玩意儿了?”
郭子兴扶着发烫的墙垛探出头去,只见张天佑正得意地用刀尖指着一个元军俘虏。
那人满脸血污,兜鍪早已不知去向,头发散乱,身上的皮甲破烂不堪,正对着张天佑和周围的红旗营士兵拼命磕头,口中哀告连连。
郭子兴对此人有点印象,是个百户,刚才攻垒战中,此人率先攀上垒墙,他亲自带人扑上去,将这百户叉了下去。
这厮倒是命大,摔下时,被云梯上的元兵挡了一下,只是摔晕了,等他醒来,淮南军早已败退,被打扫战场的张天佑抓个正着。
“带他上来!”
郭子兴精神一振,淮南军这段时间发疯似的进攻,透着诡异,他一直苦于无法探知缘由,难以向上面交代,这个百户,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情报。
俘虏很快被两个士兵拖拽着带上垒墙,此人早已被红旗营将士吓破了胆,见到一身血污目光冷厉的郭子兴,更是魂飞魄散,不待郭子兴开口威吓,便如捣蒜般磕头,涕泪横流地抢先招供: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啊!”
郭子兴居高临下,声音冰冷:
“你们这点兵马,根本啃不动瓦梁垒!为何还要象疯狗一样,接连跑来送死?嫌命长吗?”
那俘虏浑身筛糠,哭嚎着回答:
“不敢瞒将军!是,是上头逼的啊!淮南换了新平章老爷,说,说是朝廷对这边战事非常不满,新老爷要俺们限期夺回瓦梁垒。可,可兄弟们都知道红旗营爷爷们的厉害,谁愿意来送死啊?
黄万户知道兄弟们不敢上,就,就让俺们各部抽签。小的,小的点背,被抽中。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敢真跟红旗营爷爷们作对啊!都是被上官逼的,求将军开恩啊!”
元军等级森严,一个小小的百户,所知有限,能说出这些已属不易。
但郭子兴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又厉声盘问了几个细节,诸如新平章是谁、具体兵力部署、后续计划等,此人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一问三不知,眼神徨恐不似作伪。
郭子兴心中有了数,挥手命人将其押下去严加看管。
不多时,张天佑等人也已基本打扫完战场。
破损的攻城器械被集中焚毁,浓烟滚滚。阵亡将士的遗体被小心收敛。元军的尸体则被粗暴地抛入滁水里,顺流而下,朝着下游元军营寨的方向漂去。
士兵们从战死的元军身上剥下还算完好的皮甲、铁盔,拾掇起散落的刀枪弓箭。一些零星的铜钱、碎银等随身财物,也被搜刮出来。
私藏战利品几乎无法杜绝,红旗营将士同样眼热黄白之物,但大多数还是老老实实地将搜刮到的财物集中上交,由专人登记造册。只有极少数胆大又心存侥幸的,才会偷偷往怀里塞点小钱。
原因无他,绣衣营派驻到各营的“狗子”(军法官)们,嗅觉比猎犬还灵。
每营标配三名军法官,相互监督,定期轮换,想收买都找不到门路。他们就是靠严明军纪、纠察不法来立功晋升的!
谁要是被查出私藏战利品,轻则鞭笞、扣饷,重则斩首示众!连带着其队率、营指挥使都要跟着吃挂落!
另一方面,红旗营已经初步创建了完善的军饷、军械、军服核拨制度,将士们每月都能按时领到足额的饷银和口粮。
在看得见的军法森严和稳定的军饷保障下,绝大多数人都不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拿自己的性命和未来可期的前程去赌。
当夜,元军营寨灯火通明,隐约传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