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扫元> 第289章 全取浙北迎大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9章 全取浙北迎大战(2 / 3)

进去!”

欢呼声与喊杀声震天动地。红旗营将士如同决堤的洪水,从随后打开的植利门汹涌而入。

孛兰奚深知以自己的身份,一旦被俘,定难幸免,退入城中后还试图组织残兵进行最后的抵抗,却在混乱中,被一支冷箭射中背心,当场殒命。

主将战死,绍兴城彻底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迅速陷落。

从徐达率部突入曹娥江算起,到绍兴城头换上红旗,前后不过一旬时间,红旗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这座浙东重镇。

在此期间,俞廷玉统率的偏师攻克了兵力空虚、城防简陋的上虞县和馀姚州,张焕所部也拿下了士气衰落的萧山县。

至此,绍兴路内核平原地区尽入红旗营之手,仅剩下位于南部山区,道路崎岖的诸及、嵊县、新昌三城,需待大局稳定后,再派兵马逐步肃清。

在此期间,石山也没在杭州闲着,除了继续招揽本地士子,理顺各方面关系外,他还接见了方国珍的使者方明善和詹鼎。

面对红旗营在浙北展现出的强大战力,方明善自动忽略了此前顾成刺杀元使,逼迫方氏再次反元的那点“不快”。石山则从大局出发,也暂时将方国珍“屡降屡叛”的恶名搁置一旁。

双方都有意避免在元廷大敌当前时另树强敌,故而谈判异常顺利,很快达成了两条内核协议:

其一、彼此承认对方当前的实际控制区。

其二、对于尚未被任何一方攻占的蒙元州县(庆元路暂不在此列),双方各凭本事攻取,互不干涉。

相对于此前与张士诚政权签订的同盟协议,这一份协议显得格外“简陋”,原因也很简单:

石山在即将与元廷开启大战的形势下,暂时无意招惹方国珍这支熟悉水文、来去如风的海上力量。

对方国珍而言,其内核利益在于控制海上贸易线路,获取巨额利润,与暂时专注于陆上扩张的红旗营还没有根本性冲突。

方氏当前的内核实控区台州路因西侧天台山、大盆山、仙都山等山脉阻隔,元军难以由此方向深入;北面是正在攻取的庆元路,东面则是大海,实际只需要防守南面的温州路。

庆元路西面是红旗营拿下的绍兴路,东、北两面全是大海。

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方国珍此时与石山达成默契,等于让红旗营替他挡住了元廷大部分陆上进攻,有利于治政力量薄弱的方氏快速消化新占领区,并全力图谋庆元路。

至于未来两家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兵戎相见,那也要等到双方都能存活到“未来”再说。

乱世之中,城头变幻大王旗。

强如徐宋政权,去年上半年还势不可挡,还一路高歌猛进,同样攻陷了杭州路,如今却已经是国都沦陷,风雨飘摇。

谁又能保证,如今风光无限的红旗营,不会重蹈复辙?

正因对未来都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双方都极有默契地没有在协议中提及“贸易”事宜。

——尽管方国珍迫切需要石山治下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来维持其海上贸易网络,而石山也需要为辖区内日益增长的工业产能查找稳定的出海信道。

但这些都需要在自身统治彻底稳固之后,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实际上,早在红旗营攻破苏州府(平江路)后,就有当地富商沉富建议早开海贸。

此人原籍湖州乌程县,至顺年间随其父迁居苏州长洲县,靠垦殖荒地积累了第一桶金,随后投身商贸,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商业手腕,数年间财富翻了几番,堪称商业奇才。

恰逢苏州本地另一豪商陆德源预感天下将乱,恐巨额家产引来灭门之祸,竟在红旗营入城前,将名下大半田庄、店铺等产业近乎“托付”般转赠给了正值事业上升期的沉富。

沉富的魄力远超陆德源,他将这乱世视作了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舞台,不愿让名下庞大的产业待在帐上吃灰,急于拓展更为广阔的生财之路。

红旗营才控制苏州,他便主动捐献稻米千石劳军,并成功求见石山。

见面后,沉富更是抛出惊人之语:愿意捐献半数家财,并凭借自身影响力鼓动苏州其他富商捐钱捐物,全力协助红旗营重建被战火波及的刘家港。

其人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能在未来红旗营主导的“通番”(海外贸易)中,获得最大的份额特许经营权。

石山在后世就曾听过沉富“沉万三”的顶顶大名,原本好奇他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此世亲身接触,方才明白其手段精髓。

——辛苦经营、跋涉贩运,哪里比得上攀附权贵、获取拢断性的特许经营权来得暴利和快捷?

海贸,石山是一定要大力开展的,且规模将远超历代,但这必须是在新政权主导之下,由“荣军社”这样的官方资本引领,鼓励民间广泛参与,能够被有效管理和课税的健康贸易体系。

无论是拥兵自重、难以驯服的方国珍,还是财力雄厚、深谙官商勾结之道的沉富,在现阶段都是红旗营难以完全掌控的巨大变量。

对这两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