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 第770章 大明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更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0章 大明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更二)(1 / 2)

(感谢醉龙大大的四个大神认证,无以为报,只能加更以示感激,比心!)

听到朱元璋说的这番话,朱标脸上的表情更疑惑了。

虽然他知道以前魏武和李善长有过一段恩怨,但其中的细节他没有太多的去了解。

因为两人之前的矛盾,在自己老爹的插手下很快就平息了,之后都没有再起冲突。

但是现在魏武提出这个要求,还有自己老爹说的这些话,显然里面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见朱标一脸疑惑,没等他开口询问,朱元璋就主动解释了一句。

“当初开办科技院之前,咱将小武叫来奉先殿,让他和李善长他们几个解释科学。”

“李善长看上的那块地,被咱送给魏武建立科技院,于是李善长就因此对小武不满。”

“在小武解释科技的时候,李善长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结果却因此惹恼了小武。”

说到这里,朱元璋脑海中就浮现出当时的情况,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咱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指着李善长的鼻子骂,而李善长却被骂的毫无还嘴之力。”

“最后更是从衣食住行四个层面解释科学对民生的重要性,其中行应该就是火车。”

“当时小武说,载着百人一日穿行千里,如今正是他印证当日所言的时候。”

经过朱元璋这番解释,朱标也终于明白魏武为什么一定要带上李善长。

不过对此朱标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这次铁路正式运行,百官本就应该到场见证。

所以在朱元璋说完后,朱标立刻就看向魏武这边。

“放心,此次铁路运行百官一个都不会少,李善长作为大明国公,必然也会到场。”

“那就好。”

得到朱标确切的回复,魏武的嘴角很自然的弯曲了起来,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再次看向朱元璋询问

“朱老伯,您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不仅仅只有铁路吧!”

朱元璋老脸咧嘴一笑,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沓大小不一的纸递到魏武面前。

“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原本魏武还有些疑惑,朱元璋这举动是什么意思,干嘛要神神秘秘的卖关子。

直到他接过那张纸看了一眼,瞬间他脸上的表情就和朱元璋一样,咧嘴笑了起来。

手中的这些纸张有大有小,但每一张上面都印制了一些字迹和非常复杂的花纹。

那些花纹和大明宝钞上面的花纹有点像,但这只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的字体。

根据纸张的大小不同,上面印着的字也不一样,不过有一点相同,全是出自名家手笔。

这些字分别是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和一千两,没错,正是属于大明的银票。

因为是用的变色油墨,在调整不同角度的时候,这些字体会变换成不同的颜色。

同时使用的纸张也是特殊制造,所以彻底杜绝了民间制造假银票的可能性。

将这几张银票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一会,魏武这才转头看向朱元璋询问。

“朱老伯,难道说朝廷已经将钱庄铺设完成了?”

朱元璋一边轻抚着自己的胡须,一边笑嘻嘻的说道

“没错,摊丁入亩推行完成,再加上蓝玉那边送回来的银子,国库都快装不下了。”

“正好借此机会将钱庄普及,如今整个南直隶所有的大城,全都有朝廷开设的钱庄。”

“现在民间的商贾,很多都已经用银票作为交易凭证,这点还要多亏你的四海商会呢!”

离开京城时间太长了,朱元璋要是不提四海商会,魏武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商会。

随后经过朱元璋的描述,魏武知道银票的推行,其实是四海商会带的好头。

如今的四海商会和当初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一年半的时间,大明各地都在修路。

而这些修路的水泥全都是从四海商会手中购买,利润之大用盆满钵满都无法形容。

如今四海商会的那些成员,基本上都可以用国商来形容,牢牢跟着大明的脚步前进。

只要朝廷出政策他们就跟,再加上朱标照顾,让他们从招标中拿下了不少路段。

关键是,这些路段和大明将来规划铁路的线路不冲突,将来必定能赚到钱。

所以在钱庄推出之后,四海商会第一时间就支持,还拉拢不少合作伙伴一起。

加上银票确实比较方便,出去做生意再也不用带着大量的现银,不仅麻烦还危险。

而且大明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银票不能兑换成现银。

后面自然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大部分商人都开始使用银票作为结算凭证。

不得不承认,金融体系的改变,对大明来说确实算得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时候魏武才明白朱元璋刚才那句,‘国库都快要装不下了’的含金量。

就算没有蓝玉那边的持续输入,大明实施摊丁入亩的效果和货币给商人带来的便利。

仅仅就这两项就足以给国库带来巨大的收益,要知道商税可比农税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