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第204章 烧书的人最怕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烧书的人最怕火(1 / 2)

晨光未至,京城已乱。

药阁门前的青石板上,积了一夜的霜还未化。

三十余家私医闭门谢客,门板上贴着墨迹未干的告示:“奉律台令,停诊三日,以正医纲。”可百姓不管什么律台、医纲,他们只知道,家中病儿咳得撕心裂肺,老母卧床不起,若药阁也倒了,他们便真无路可走。

天刚蒙蒙亮,人群便如潮水般涌来。哭声、喊声、拍门声混作一团。

“药阁大人!救救我孩子吧!他烧了一夜,没人敢开方!”

“你们若关门,我们全家只能等死!”

“云阁主——您出来看看啊!”

药阁铁门紧闭,檐下铜铃在风中轻响,像是在回应这满城悲鸣。

终于,门轴“吱呀”一声推开。

云知夏一身素白药袍,外罩玄色长衫,发髻用一根银针绾住,步出山门。

她面容平静,目光却如刀锋扫过人群,所到之处,喧哗渐息。

她抬手,身后小满捧着厚厚一叠纸册上前。

那是连夜刻印的《简明药录》,字迹清晰,条目分明,全是百姓用得上的应急方子:退热汤、止痢散、外伤金创膏……

“从今起,”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寒风,直抵每个人耳中,“药阁教方,不教跪。”

人群一静。

她又取出一册残卷,纸页泛黄,边角破损,却是阿豆生前未完成的《草药图谱》。

她当众执笔,蘸墨落纸,补上最后一味“地骨皮”的药性与配伍,笔锋沉稳,字字如钉。

“医在民间,不在典上。”她将图谱高高举起,“谁识百草,谁就能救人。谁敢救人,谁就是医。”

人群沸腾了。

有人跪地叩首,有人泪流满面,更有年轻学徒高喊:“我愿入药阁,学真方!”

就在这时,马蹄声骤起。

陆仲景率律台差役而来,黑衣皂靴,手持封条,脸色铁青:“奉医律使令,药阁学堂授非古法,惑乱民心,即刻查封!”

身后差役上前欲贴封条,却被一排药童横臂拦住。

云知夏却笑了。

她不怒,不阻,只淡淡道:“查封可以。但规矩得改。”

“什么规矩?”

“想进学堂的人,先过‘药感试阵’。”她抬手一指学堂门口新设的三重木架,其上悬挂十余包药粉,皆无标签,“凡能辨出‘蛇蜕灰’与‘雪蝉蜕’气味差异者,可入内听讲一日。”

陆仲景冷哼:“雕虫小技!我自幼研习《医律典》,辨药百种,岂会不知?”

他昂首迈入阵中。

药香初闻清淡,渐渐浓郁,继而诡异扭曲。

他的脚步开始踉跄,额头冷汗涔涔,眼前幻影迭起——仿佛看见沈青璃立于高台,手中律典化作巨蛇缠绕脖颈,嘶嘶吐信。

“不……不可能……”

他猛地抱住头,双膝一软,竟当场呕出一口黑水,腥臭刺鼻。

众人惊退。

云知夏缓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三枚细如发丝的银针,名为“清髓”。

她一手扶住陆仲景肩头,一手执针,精准刺入他手腕三处要穴。

针尾轻颤,一丝灰白结晶顺着针身缓缓析出,落入瓷碟,如霜似尘。

“这是‘静心散’的残毒。”她举针示众,声音冷彻,“你们奉为圭臬的《医律典》,每一页都浸着这种药。长期诵读,吸入墨香,便如慢性服毒——你们的‘正统’,早就在吃人。”

全场死寂。

陆仲景浑身发抖,低头看着自己呕出的黑水,眼中信念如冰裂崩塌。

他喃喃道:“我……我以为我在护道……我以为我在守正……”

“护道?”云知夏俯视着他,语气却缓了下来,“护道,不是护一本书。”

她命人将一册《简明药录》塞入他怀中,纸页翻动,墨香清新。

“若你还想当医,就从认错第一个方子开始。”

陆仲景跪在药阁门前,抱着那本书,久久未动。

日头渐高,查封令不了了之。

差役退去,药童清扫门前秽物。

药阁山门前,那块“药灰不冷,心火不熄”的铁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云知夏转身欲入内,忽听身后一声轻唤。

“阁主……”

是小荷。

她低着头,手指绞着袖角,脸色苍白:“我……我是奉命来查药阁‘蛊惑百姓’之罪的……”

云知夏只看了她一眼,没说话,转身走入回廊。

小荷站在原地,心跳如鼓。

她本该立刻回报沈青璃,可双脚却像生了根。

她鬼使神差地绕到药阁后院,藏身于一株老槐树后。

透过半开的窗棂,她看见云知夏正俯身于一位瞎眼老妪面前,手中执一根细如睫毛的银针,灯光下泛着冷芒。

老妪眼睑红肿,泪水不断渗出。云知夏的声音极轻,却字字清晰:

“别怕,我只是……把挡住你眼睛的东西,取出来。”

小荷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那根银针,缓缓探入老人的眼眶。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术,也不懂为何有人敢对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