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重生1990:搞钱搞事样样行> 第135章 有预约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有预约吗?(1 / 2)

原本一些见她那个恶婆婆不在,准备有点心思的小年轻赶紧熄灭脑中的想法,纷纷前来巴结。

“小玉,以前在村里,摸着良心说哥对你咋样?你现在得照顾照顾我,要是哪干的不好,你笔下得留情啊!”

“是啊!咱们都一个村子的,出门在外得相互帮助才是。”

七嘴八舌的,所有人都堆笑脸套近乎,赔着小心表忠心。

可眼底没散开的酸意,藏都藏不住。

不过是个刚进厂的小寡妇,怎么就突然骑到自己头上了?

但回想起韩明的话,奈何形势比人强,他们只能一个劲儿往跟前蹭,生怕落了下风。

柳玉望着玻璃上模糊的倒影,恍惚间竟认不出自己。

那个总被唤作小寡妇的瘦弱身影,此刻竟被众星拱月般围在中央。

玻璃反射的日光刺得她眼睛有些发酸,她却舍不得眨眼,生怕一闭眼,这幻梦般的场景就会消散。

这是她从未感受过的,她默默的将自己脊背挺直了些!

张舒没想到自己如此实诚的一句话,竟被韩明给扭曲了。

下午三点,周志强来电话了。

听筒里的声音激动得发颤:“贵省航空集团对你的方案很感兴趣,希望你能尽快过来和他们详谈!”

张舒慢条斯理地转着钢笔,贵省航空那边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内。

“这样吧!和他们说一声,我后天过去!”

挂断电话,他起身走到窗前。

这个年代的航空公司,就没有不缺飞机的。

直至1990年末,华夏民航全行业仅有421架各型飞机,其中承担客运和货运的运输飞机仅206架。

这一规模与当时快速增长的航空须求形成鲜明对比。

对比1980年的140架运输飞机,十年间虽增长47,但同期航空须求增长却超5倍,供需矛盾突出。

当时民航机队以中小型飞机为主,例如苏联的伊尔-14、安-24等,载客量普遍在100人以下。

能够执行远程航线的大型飞机(如波音747)仅有7架,很难满足国际航线拓展和国内干线运输须求。

这种结构性短缺导致,需临时调配其他航线飞机支持热门线路。

其中根本原因是购买飞机需大量外汇,而1990年华夏外汇储备仅110亿美元。。

尽管华夏1990年5月,咬着牙与波音签订了72架飞机的采购协议(价值40亿美元),但实际交付周期长达5-8年。

为绕过外汇限制,航空公司只能大量采用租贷方式引进飞机。

由于新机补充缓慢,部分苏联制造的二手飞机(如安-24)在1990年仍承担着支线运输任务。

这些飞机平均机龄超过20年,维护成本高昂且安全性存疑,但受限于运力短缺,航空公司不得不继续使用。。

米国联合航空一家公司的飞机数量,(约400架)就超过华夏全行业的总和。

这种差距,直接导致华夏在国际航空市场竞争力薄弱,国际航线份额长期被外航占据。

这种情况直至千禧年,华夏全行业运输飞机才增至660架,这才稍稍缓解飞机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

人事部的同事已经下班,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柳玉一人。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她肆无忌惮的环顾四周,目光一寸寸抚过光洁的办公室,仿佛在欣赏什么稀世珍宝。

下班时间早就到了,可她根本舍不得离开。

她象扎根似的钉在座位上,贪婪地翻看着手里的资料,恨不能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刻进脑海里。

只要能永远留在这里,要她学多少东西都愿意。

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免费的一日三餐,还有带独立卫浴的宿舍。

更不用说工资,正式工153块钱一个月,人事部还能多拿几块钱。

这样用不了几个月…

她在心里盘算着,一股热流突然涌上心头。

用不了四个月,就能把彩礼钱还清了!

这个念头象一簇火苗,彻底点燃了她压抑许久的喜悦。

柳玉慌忙捂住嘴,可笑意还是从眼角眉梢溢了出来,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绽放成璨烂的笑容。

真想把这一切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这时,一辆吉普车停到了办公楼,李剑青随手推开唯一还亮着灯的屋子。

他推开门就后悔了。

办公室里,一个年轻姑娘正对着墙壁痴痴地笑着,眉眼弯弯,嘴角上扬,象是沉浸在一个极美的梦里。

她生得很秀气,皮肤白淅,可笑容……实在有些憨。

柳玉猛地一惊,脸上的笑意来不及收敛,就僵在了脸上。

她看着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男人,穿着军绿色制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两人四目相对,空气瞬间凝固。

李剑青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同志,你们张总在哪儿?”

柳玉这才回过神,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