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传来。
“进!”
门被推开,肖建设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与往常的内敛不同,此刻他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色,眼角眉梢都舒展开,这在他身上是极少出现的神情。
“老肖来啦!快,这边坐!”
张舒语气热情,他当即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走向一旁的茶柜,为肖建设沏了一杯茶。
他对肖建设其人,还是很尊重的。
一个为了爱情,毅然放弃京城的优渥条件和锦绣前程,在盐市理工学院一扎根就是二十几年。
这种近乎隐于市的专注、这种对情感和事业的极致专一与惊人耐力,在他看来,正是顶尖科研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
甘于寂寞,心无旁骛。
肖建设赶忙双手接过茶杯,“谢谢张董!”
“研发部最近进展如何?”
肖建设没有喝茶,而是轻轻将茶杯放到一旁,双手交叠放在腿上,神色凝重地开口:
“张董,这段时间我深入研究了信诚的现状。我认为,当前我们不必急于追求某一项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应该将内核战略转向平台化建设。”
仅仅这一句话,就让张舒的瞳孔猛然放大。
好家伙!
他也是穿越过来的?
强压下心头的震动,张舒不动声色的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我详细考察过厂里的生产设备,超过九成都是苏联货。
我的设想是,信诚必须放弃苏联那种僵化的垂直生产模式,全面转向平台化与模块化架构。这样才能实现快速迭代和柔性生产。”
听到这里,张舒感受到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惊讶,而是一种源自认知层面的强烈震撼。
平台化、模块化——这两个词精准的击中汽车工业研发最内核。
要知道,此时是1990年。
全球范围内,真正掌握成熟、系统化平台开发能力的,只有丰田、通用、大众等极少数顶尖车企巨头。
它们凭借平台战略,构筑起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
而此时华夏的汽车工业呢?
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一车一平台,仅仅依靠技术引进、进行国产化组装的初级阶段。
自主开发,体系化的平台思维,几乎是一片空白。
肖建设提出的,是跨越整整一个时代的思维跃迁。
拥有自主平台化技术,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一个成熟的平台能象母体一样,衍生出多款不同车型。
研发费用大幅摊薄,零部件通用化率飙升,采购和制造成本指数级下降。
基于现有平台,可以根据市场须求,像换装一样快速推出轿车、suv、甚至pv等多种车型,无需每次都费时费力从头研发。
汽车更新换代不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成熟平台上对内核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电气架构)进行优化升级。
技术积累得以延续,品质和性能稳定提升。
在这方面,玩的最溜的还属大众,较为着名的比如qb平台。
这家伙简直不当人。
它将车辆的内核结构(如发动机舱、座舱、前后轴的位置关系)进行模块化固定,形成一个骨架。
在此基础上,轴距、轮距、车身形式、内饰布局等都可以象拼乐高一样自由组合,衍生出各种截然不同的车型。
这也是后世“换壳车”、“姊妹车”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最典型的还是大众的套娃。
比如紧凑型轿车三兄弟,朗逸、宝来、捷达,都基于pq平台。
它们共享了绝大部分内核部件,本质上是在同一骨架上,通过不同的设计、配置和调校,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须求。
而丰田的姊妹车也是一路货色。
亚洲龙、凯美瑞乃至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es,均来自tnga-k平台。
它们甚至拥有完全相同的轴距,只是在内饰用料、隔音上有些区别。
对消费者而言,它意味着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更先进的技术。
因为巨额的研发成本,已经被众多“兄弟车型”所共同分担。
可以说,平台战略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单一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它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效率、成本结构和市场敏捷度,是汽车制造业真正的顶层设计和内核竞争力。
肖建设能在1990年提出这种建议,其前瞻性堪称石破天惊。
“你有什么计划?准备从哪一步开始做起?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张舒目光如炬,一连三个问题脱口而出。
肖建设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装订整齐的计划书。
封面赫然写着《信诚汽车平台化战略发展规划》。
他将计划书躬敬地递过去。
“张董,这是我拟定的方案。我们的底子太薄了,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首先信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