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杂质。
在17世纪,这一步基本都是凭经验操作。
但李国助还是引入了现代量化控制的理念,
在一个1升的烧杯滤液中加入1-2克生石灰,调节ph至7-8,再静置沉淀杂质。
如果是甘蔗汁就要每升加入5-10克生石灰。
这都是现代制糖工艺总结出来的用量,基本可以保证完全中和滤液酸性,并实现适度凝絮,可以省掉测量酸碱度的步骤。
当时没有克这种单位和相应的秤,他就把克换算成分,再用精确到分的的秤称量。
没有ph试纸,就用苏木酸碱试剂,确保滤液呈微碱性即可。
然后,他又在另一个1升的烧杯滤液中加入了1只鸡蛋的蛋清。
这叫蛋清澄清法,是欧洲制糖业的传统方法,17世纪已有。
做完这些后,就需要静置,等待杂质沉淀。
不过石灰澄清法仅需将滤液搅拌后静置,
蛋清澄清法却需要将滤液煮沸后静置,或者用水浴锅保持滤液恒温静置。
在等待杂质沉淀的过程中,李国助干脆躺到床上睡了一觉。
毕竟温水浸出步骤足足用了三个小时,还要时不时地搅拌,着实也够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