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347章 失地农民的去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7章 失地农民的去向(2 / 2)

“大明的长工几乎没有任何上升通道。”

“英格兰的长工却可以积累财富,成为租地农场主。”

“大明的机工不是家庭作坊的雇工,便是官营匠户。”

“英格兰的机工多是手工工场的雇工。”

“大明的生产技术近乎停滞,英格兰机工却在积极改良生产技术。”

“大明的机工为匠籍世袭,被强制服役,英格兰的机工却可自由流动,受行会保护。”

“大明的流民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出现叛乱,就会天下大乱。”

“英格兰的流民规模不大,有叛乱也容易镇压下去。”

“大明对流民只知镇压,英格兰却有《济贫法》强制流民劳动或迁移殖民地。”

“大明的流民没有活路,最后只能加入反贼。”

“英格兰的流民却有多种活路,主要流向城市的手工工场,成为机户,推动工业化。”

“玄扈先生以为这是为什么呢?”

徐光启接触西学,自然知道西洋历法,所以李国助跟他说“15世纪”也不怕他听不懂。

不过李国助还是不经意间说了一些现代词语,比如“农场”“殖民地”“手工工场”“工业化”等。

“呃……这个问题我一时还没有头绪,不过有几个词语,我倒是想请教小友,或许能帮助我想通其中关窍。”

果然李国助无意间说的几个现代词语还是困扰了徐光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