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怎么把这屋顶的框架弄结实点!”
说干就干!
苏玉拿着钱和票,硬着头皮去村里找人换稻草和旧报纸,顺便看看有没有多余的旧木板。
周晓梅则找来破桶,吭哧吭哧地去附近打水。
林听淮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观察着屋顶的结构和破损情况。
她发现这屋子虽然破,但主体结构还行,主要是茅草腐烂和部分连接处松动。
她挽起那满是补丁的袖子,找了根还算结实的木棍,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屋顶上腐烂的茅草,又把松动的地方重新固定。
村里偶尔有村民路过,看到三个女知青在折腾那间破屋子,大多投来好奇或漠然的目光,也有人低声议论:
“城里来的娃娃,折腾啥呢?”
“就是,能住就行呗,是想折腾成什么样子!”
“看她们能弄出个啥样儿...”
没人上来帮忙。村里对待知青都是避之不及的态度。
林听淮此刻完全进入了“解决问题模式”,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基本的遮风挡雨效果。
汗水顺着她瘦削的脸颊流下来,混着灰尘,看起来有点狼狈,但那双眼睛却格外亮。
苏玉不愧是省城来的,居然真让她换回了一捆还算干燥的稻草、几张旧报纸,甚至还有几块大小不一的旧木板和一小袋石灰。
材料齐备,三个姑娘开始了真正的基建工程。
过程自然是磕磕绊绊。
林听淮好几次差点从矮墙上滑下来,周晓梅和的泥不是太稀就是太干,苏玉第一次糊窗户纸,糊得皱巴巴像哭丧的脸。
但三个姑娘都没有放弃,互相嘲笑着忙活了大半天。
直到夕阳西下,那破败的屋顶总算被厚厚的新鲜稻草覆盖住。
墙壁上几个明显的破洞也用泥巴混着稻草堵上,窗户虽然糊得丑,但至少不透风了。
看着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不再“露天”的小屋。
三个姑娘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泥点和草屑,却相视笑了起来。
“好像...还真让我们弄成了?”周晓梅语气里带着些不可思议。
苏玉看着自己沾满浆糊和灰尘的手,也笑了:“没想到我苏玉还有亲手糊窗户的一天。
林听淮用袖子抹了把汗,看着眼前这个被她们初步改造过的小窝,心里涌起一股异样的成就感。
这房子是破,但它是她们三个人的。她们有钱,有力,有技术,后面还有个可以发挥的院子...
她拍了拍身上的土,站起身,豪气万千地说:“走!先收拾里面!等明天,咱们再研究研究后面那个院子,说不定还能开块菜地出来!”
周晓梅、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