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11章 试探的晨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试探的晨雾(2 / 3)

么?”

冷不丁的男声突然从门口传来,苏念吓了一跳,手一抖,探针差点碰到玉面。她赶紧稳住手腕,抬头看向门口,心脏还在砰砰直跳。

沈亦臻站在门口,穿着一身深灰色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可袖口却卷到了小臂,露出腕上那块简约的黑色机械表——和第一次见面时的冷硬相比,多了几分随意。他的头发似乎刚整理过,发梢还带着一点湿润的光泽,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沾着淡淡的晨露味。

“沈总。”苏念放下探针,站起身,“我在清理玉佩背面的裂纹,昨天发现这里好像有东西。”

沈亦臻没说话,迈步走进西厢房。他的脚步声很轻,落在青石板地上几乎没什么声音,可苏念还是觉得空气里的压迫感重了些。他走到八仙桌旁,没像往常一样站在几步开外,而是直接俯身,目光落在玉佩上,呼吸轻轻扫过苏念的手背。

苏念的手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指尖碰到了桌边的笔记本。那是她昨天画的刻字草图,上面用铅笔标注了“光绪二十三年”的推测,还有几个模糊的字痕轮廓。

“你怎么确定是光绪年间的?”沈亦臻的声音比平时柔和些,没有了之前的冷硬,甚至还带着一点刚睡醒的沙哑。他的目光落在草图上,手指轻轻点了点“约”字的笔画,“馆阁体的风格在道光、咸丰年间也很流行,你凭什么断定是光绪?”

苏念心里一动。他果然懂行,不是那种只看重文物价值、不懂修复的外行。她定了定神,指着玉佩上“约”字的收笔处:“沈总您看,这个‘约’字的收笔带着一点圆钝感,而且笔画的边缘有细微的‘飞白’——这是光绪年间馆阁体的典型特征。道光、咸丰年间的馆阁体更注重‘方劲’,收笔会更锐利。另外,您再看玉料表面的氧化层,厚度大概在03毫米左右,根据和田白玉的氧化速度,这个厚度刚好对应光绪年间的文物。”

她故意顿了顿,抬头看沈亦臻:“当然,我只是根据经验判断。如果沈总不信,可以找权威鉴定机构来复核,用碳十四测年法确认年代,这样更准确。”

她其实是在试探。她想知道,沈亦臻对这枚玉佩的关注,到底是因为母亲的回忆,还是因为背后可能藏着的秘密。

没想到沈亦臻只是轻轻点头,目光从草图上移开,落在她的脸上:“不用,我信你。”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苏念的心跳又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工具,不敢再看他的眼睛。她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发顶,带着一丝探究,还有一丝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你祖父……也是做文物修复的?”沈亦臻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苏念的手猛地一顿,手里的探针“当”的一声掉在桌上。她赶紧捡起探针,抬头看向沈亦臻,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沈总怎么知道?”

她从没跟沈亦臻提过祖父的事,老陈也只是知道她从小跟着祖父长大,没说过祖父的职业。沈亦臻怎么会知道祖父是做文物修复的?

沈亦臻避开她的目光,转头看向窗外的石榴树。阳光落在他的侧脸,把他的睫毛映得格外清晰,平时冷硬的线条也柔和了些。“老陈说的,”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回忆什么,“说你小时候跟着祖父在修复室长大,还没上小学就会用小锤子敲碎旧瓷片,分辨瓷土的质地。”

苏念的心里松了口气,可随即又提起了另一个疑问。老陈为什么会跟沈亦臻说这些?老陈是沈家的老人,按理说不该随便跟主人家提起客人的私事。难道是沈亦臻特意问的?

“你祖父……现在还在做修复吗?”沈亦臻又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苏念握着探针的手紧了紧,指尖泛白。祖父已经去世五年了,这是她心里最柔软的伤口,从来没跟外人提起过。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情绪,声音有些沙哑:“祖父五年前就去世了。”

沈亦臻的身体顿了一下,转头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歉意:“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些。”

“没事。”苏念摇摇头,重新拿起玉佩,“沈总要是没别的事,我想继续清理刻字了,争取早点弄清楚里面的内容。”

她想结束这个话题,不想再提起祖父,更不想在沈亦臻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沈亦臻没再追问,只是站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刚好落在苏念的手边。苏念低着头,假装专注地清理刻字,可眼角的余光却总能看到他的影子,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个不停。

她能感觉到,沈亦臻开始好奇她的过去,就像她好奇那枚玉佩的秘密一样。他们原本是两条平行的线,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商界新贵,一个是普通的文物修复师,本该没有任何交集。可因为这枚藏着刻字的鸾鸟纹玉佩,因为祖父临终前的话,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