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91章 玉佩的新用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章 玉佩的新用途(2 / 3)

人手里。”她指着玉佩上雕刻的云纹,“你们看这些花纹,其实是按照古地图的路线刻的,当年祖辈们就是跟着这些花纹,把玉佩从北平一路护到南方,避开了很多危险。”

小姑娘们听得入了迷,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时不时抬头看看玉佩,眼里满是惊叹。苏念看着她们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她讲玉佩的故事,那时她只觉得是爷爷编的童话,直到长大后亲手摸到那些碎玉佩,才知道故事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那现在玉佩拼好了,为什么不把它藏起来,反而放在这里展览呀?”第三个留着齐刘海的小姑娘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在她看来,这么珍贵的东西,应该好好藏在家里,而不是放在这么多人能看到的地方。

苏念站起身,看向展柜里的玉佩。阳光已经透过展览馆的天窗照进来,落在玉身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是把星星揉进了玉里。她想起三个月前,和沈砚之、博物馆馆长一起商量玉佩的去向时,馆长问他们:“你们想让这枚玉佩,继续藏着秘密,还是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当时她和沈砚之几乎同时回答:“让它成为见证。”

“因为藏起来,它只是一块珍贵的玉,”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却又格外温柔,“但放在这里,让大家知道它背后的故事,知道有那么多人曾为了保护国宝拼尽全力,它就变成了更有意义的东西。就像你们读过的英雄故事,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护宝的人,也是英雄。”

小姑娘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都把“护宝英雄”这四个字记在了笔记本上。这时,展厅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带着孩子的家长,有背着相机的游客,还有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都被展柜里的玉佩吸引,围了过来。

“大家好,我是这个展区的讲解员苏念,”苏念提高了一点声音,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讲这枚玉佩,还有苏沈两家百年护宝的故事。”

人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展柜里的三样东西上。苏念从民国初年苏家祖辈接到护宝任务开始讲起,讲到沈家长辈如何冒着风险接应,讲到抗战时期玉佩被分成碎片藏在不同地方,讲到沈父如何用一生守护最后一块碎片,讲到她和沈砚之如何循着账本和日记找到所有碎片……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力量,把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听到一半,悄悄抹了眼泪。苏念走过去,轻声问她怎么了。老奶奶指着展柜里的玉佩,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起我父亲了,他当年也是护着文物的,可惜没等到解放就牺牲了。要是他能看到现在,看到这些宝贝被好好保护着,被这么多人知道,肯定会很高兴的。”

苏念握住老奶奶的手,眼眶也有些发热:“会的,他肯定会知道的。我们现在讲这些故事,就是想让更多人记得他们,记得那些为了守护国宝付出过的人。”

人群里有人拿出手机录像,有人认真地记着笔记,还有孩子拉着家长的手,小声问:“妈妈,以后我也能当护宝的人吗?”家长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你记住这些故事,记住要保护我们国家的宝贝,就是在护宝呀。”

苏念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第一次拼好玉佩时,沈砚之曾说:“我们终于完成了祖辈的心愿。”那时她以为,完成心愿就是把玉佩拼好,可现在她才明白,真正的完成,是让这段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这份守护的精神,传递下去。

中午时分,沈砚之抱着一摞资料走进展厅。他刚走到人群外,就看到苏念站在展柜前,正给几个游客讲解账本上的记录,阳光落在她身上,像是镀了层金边。他没有上前打扰,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听到苏念说起他父亲日记里的内容时,沈砚之的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日记锁在抽屉里,不许他碰,直到父亲临终前,才把钥匙交给了他,说:“等你遇到能和你一起拼好玉佩的人,再打开它。”那时他不懂,直到遇到苏念,直到两人一起翻开日记,一起找到最后一块碎片,他才明白父亲的用意——玉佩从来都不是苏家的,也不是沈家的,而是属于所有愿意守护它的人,属于这段需要被记住的历史。

人群渐渐散去,苏念转过身,正好对上沈砚之的目光。她走过去,接过他怀里的资料,笑着问:“文献都调好了?”

“嗯,”沈砚之点头,目光落在展柜里的玉佩上,“刚才听你讲我爸的那段,我忽然觉得,他好像就在这里,看着我们。”

“不止他,”苏念抬头,看向展览馆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还有我的爷爷,你的爷爷,所有护过这枚玉佩的人,他们都在看着。他们看到我们把故事讲给这么多人听,看到玉佩不再是藏着秘密的钥匙,而是变成了见证历史的信物,肯定会很欣慰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