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149章 银锁的圆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银锁的圆满(1 / 3)

暮春的风带着草木的清润,穿过沈家庄园雕花木窗,落在铺着素色锦缎的书桌上。阳光恰好斜斜漫过窗棂,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将那枚静静躺在锦盒中的银锁照得愈发温润。

苏念指尖轻轻抚过锦盒的边缘,紫檀木的纹理细腻,带着经年累月沉淀下的温润触感。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了锦盒的搭扣——里面躺着的,是伴随她二十余年的银锁。

这枚银锁是她儿时母亲亲手为她戴上的,锁身小巧玲珑,边缘雕刻着细密的缠枝莲纹,经过岁月的摩挲,早已褪去了最初的冷硬光泽,变得愈发柔和,仿佛沾染了主人身上的气息,温润得不像话。锁面光滑,正中刻着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平”字,笔触圆润,带着几分古朴的韵味。

这么多年来,苏念从未将它摘下过,哪怕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这枚银锁也始终贴身佩戴,像是母亲从未远离的守护,给了她无数支撑下去的勇气。如今尘埃落定,那些潜藏在心底的疑问与牵挂,终于有了探寻答案的契机。

她抬起头,目光落在对面端坐的沈亦臻身上。男人穿着一件月白色的锦袍,墨发用玉簪松松束起,侧脸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清俊温和。他正安静地看着她,眼底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与尊重,没有丝毫催促,只是耐心地等待着她的下一步动作。

“亦臻,”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指尖捏起那枚属于自己的银锁,“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从小戴到大,锁面上刻着‘平’字。”

沈亦臻的目光落在那枚银锁上,眼神柔和了几分:“我见过它,上次你落水,我为你擦拭时,曾留意过这个‘平’字。”他顿了顿,补充道,“当时便觉得这字刻得极好,寓意也佳。”

苏念轻轻点头,指尖摩挲着锁身的纹路,思绪飘回了遥远的童年。那时母亲还在,总是温柔地抚摸着她颈间的银锁,轻声念叨着“念念要平安长大”。可那时的她年纪尚小,只当是母亲寻常的期许,从未深思过这枚银锁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深意。直到遇到沈亦臻,听到他提起沈家世代相传的那枚银锁——那是苏念母亲当年赠予沈家后人的信物,她心中才隐隐升起一丝猜想。

“你说,沈家那枚银锁,是我母亲特意留下的?”苏念抬眸,目光中带着几分探寻。

“是。”沈亦臻没有丝毫犹豫,起身从一旁的多宝阁上取下一个同样精致的锦盒。这个锦盒比苏念手中的略大一些,是深褐色的酸枝木所制,上面雕刻着繁复的云纹,一看便知年代久远。

他走回书桌旁,将锦盒放在苏念面前,缓缓打开。只见里面同样躺着一枚银锁,形制与苏念手中的那枚极为相似,同样是缠枝莲纹的边缘,只是锁身略宽一些,锁面上刻着的,是一个“安”字。

这枚银锁的光泽比苏念的那枚稍显清冷,显然平日里极少被触碰,却依旧保存得完好无损,可见沈家历代对它的珍视。

苏念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她下意识地将自己手中的银锁凑了过去。两枚银锁并排放在锦缎上,大小相近,纹路契合,仿佛本就该是一对。缠枝莲的纹样从这枚锁的边缘延伸到那枚锁上,严丝合缝,像是一体雕刻而成。

“这两枚锁……”苏念的指尖微微颤抖,目光紧紧盯着锁面上的字,“我这枚是‘平’,你这枚是‘安’……”

沈亦臻的目光落在两枚银锁上,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与温柔:“我母亲说,当年苏伯母将这枚锁赠予沈家时,曾说过一句话——‘待有缘人,双锁合一,方得圆满’。”

苏念的心头猛地一震,耳边仿佛响起了母亲模糊的声音,那些儿时未曾听懂的话语,此刻渐渐清晰起来。她记得母亲曾说过,这枚银锁不仅是守护,更是约定,是等待一个能与她携手一生的人,共同守护这份平安。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将自己的银锁轻轻拿起,朝着沈亦臻的那枚靠近。当两枚银锁的边缘彻底贴合在一起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各自独立的“平”字与“安”字,竟然完美地组成了一个词组。

可这还不止。

苏念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将自己的银锁翻转过来。她这枚银锁的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顺”字,因为平日里贴身佩戴,被衣物摩擦得有些模糊,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察觉。她连忙示意沈亦臻也将那枚银锁翻转。

沈亦臻依言照做,当两枚银锁的背面也贴合在一起时,那枚沈家银锁背面刻着的“遂”字,与苏念银锁上的“顺”字,再次精准地契合。

“平安……顺遂……”苏念轻声念出这四个字,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恍然。

阳光透过窗棂,恰好照亮了两枚银锁贴合的地方,四个汉字清晰明了,笔锋连贯,仿佛本就是一气呵成刻在同一块银锭上。缠枝莲的纹样相互缠绕,将这四个字紧紧环绕在中央,形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

原来母亲的心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祝福。这两枚银锁,不仅是她与沈家的约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