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这位一向严肃的祖父。
傅宇成走上前,目光落在傅天融平静的脸上,罕见地流露出慈爱之色。他伸手轻轻为孙子整理了一下额前的碎发,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张丽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小时候,每次生病发烧,总是缠着我给他读故事。”傅宇成的声音低沉,带着回忆的温暖,“即使我读得再枯燥,他也会睁大眼睛认真听着。”
张丽涵静静地听着,不敢打断这难得的温情时刻。
傅宇成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她:“你读的诗,他喜欢吗?”
这个问题出乎张丽涵的意料。她斟酌着回答:“我相信他喜欢。他的手指会在某些段落微微动弹,像是在打拍子。”
一丝几乎不可察觉的微笑掠过傅宇成的嘴角:“他母亲也喜欢诗。尤其是雨天的诗。”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张丽涵怔在原地。
回到房间,张丽涵反复回味着刚才的对话。傅宇成的态度转变虽然细微,但意义重大。在这个家族中,他的人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水洗涤过的花园,心中升起一股新的希望。也许,在这个看似冰冷的家族中,还有更多的人心是可以温暖的。
傍晚,她收到管家送来的一套精装诗集。没有附言,但张丽涵认出那是傅宇成书房里的藏书。
她轻轻抚摸着诗集精美的封面,感受着这份无声的支持。然后,她坐到傅天融床边,翻开诗集,开始朗读其中一首关于坚韧与希望的诗歌。
朗读中,她注意到傅天融的手指再次微微动弹,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明显。这一次,不只是食指,整个右手都在轻微地移动,仿佛想要抓住什么。
张丽涵放下诗集,轻轻握住他的手:“天融,你在努力,对吗?你想醒来,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吗?”
他的眼皮剧烈地颤动,嘴唇也微微张开,似乎想要发声。
这一刻,张丽涵几乎可以肯定——傅天融正在意识的深渊中挣扎,努力想要回到现实世界。而她的陪伴和坚守,正是他回归的桥梁。
夜幕降临,张丽涵在护理笔记中写道:“今日,冰霜微融,希望渐生。他的反应愈发明显,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光明。我将继续坚守,直到他完全归来。”
合上笔记,她望向窗外的星空。那些闪烁的星辰,像是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个宅邸中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固执的坚守,终将等到冰霜融化的时刻。而在那之后,将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张丽涵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