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42章 贤内助的初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贤内助的初显(1 / 2)

伤兵营的温情尚未在洞内完全散去,一股更为务实、却也暗藏锋芒的微风,已悄然吹拂过帮源洞的每一个角落。这股风的源头,依旧是那位平日里温婉沉静的主母——邵仙英。只是这一次,她展现的,不再仅仅是嘘寒问暖的柔情,更是一种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无声处定乾坤的“贤内助”之能。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粮食分配。

天策府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按劳、按需分配口粮。夜袭归来的将士有额外犒赏,伤兵营有特供的稀粥药膳,这本是方腊定下的规矩,无人质疑。但问题出在了执行层面,尤其是对众多随军家眷、老弱妇孺的日常供给上。

这日晌午,正是分发每日口粮的时候。负责具体分发的一名小头目,是原明教的一位香主,名叫钱贵。此人有些贪小便宜的毛病,往日里在教众中便有些口碑不佳,但因其熟悉人头,暂时仍被石宝安排负责家属区的粮食发放。

发放点设在洞内一处较为开阔的平台。家眷们排着长队,依次领取定量的粟米和少许盐菜。轮到一位带着两个瘦弱孩子的寡妇时,钱贵漫不经心地用木斗舀起粟米,倒入寡妇伸出的布袋里。那寡妇看着明显比昨日少了一截的米粮,嘴唇嗫嚅了一下,脸上露出敢怒不敢言的神色,最终还是低着头,拉着孩子默默走开了。

这一幕,恰好被例行巡视后勤事务的邵仙英看在眼里。她并未立刻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走到队伍末尾,默默观察。她发现,钱贵并非对所有人都克扣,对于一些看起来家境稍好、或者与他相熟的人,分量便给得足些;而对于那些像寡妇一样无依无靠、怯懦老实的,则或多或少会动些手脚。

积少成多,长此以往,这点克扣看似不起眼,却足以让本就艰难求生的老弱妇孺雪上加霜,更会在无形中败坏天策府“公平”的名声,埋下怨恨的种子。

邵仙英心中了然,但她深知,处理此事不能单凭一时义愤。她需要证据,更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既能惩治蠹虫,又能警示众人,还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前方将士的军心。

她悄悄唤来一名绝对忠诚的侍女,低声吩咐了几句,让她暗中留意钱贵接下来几日的发放情况,并设法接触几位被克扣的苦主,了解具体细节。

随后,邵仙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她的巡视。她去了炊事区,查看今日的伙食准备,叮嘱厨娘们一定要将粟米淘洗干净,多熬煮些时辰,让粥更稠些,尤其是给伤兵和孩子的。她又去了物资堆放处,仔细检查了粮食的储存情况,确认没有受潮发霉,并嘱咐看守的士卒要防火防盗。

她的巡视细致而平和,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提出的建议也切实可行。后勤司的士卒和帮忙的妇人们,起初见到主母亲自过来,还有些紧张,但见她态度温和,言语在理,便也渐渐放松下来,纷纷向她反映一些实际困难,比如缺少盛水的木桶、磨盘需要修理等等。邵仙英一一记下,答应会尽快设法解决。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赵普看在眼里。赵普负责后勤,事务繁杂,难免有疏漏之处。见主母如此细心,不仅发现了问题,还帮着查漏补缺,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他主动上前,向邵仙英汇报了近期的物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邵仙英耐心听完,沉吟片刻,道:“赵普兄弟辛苦了。眼下物资匮乏,开源节流是根本。开源之事,圣公自有安排;节流之上,我等更要精打细算,尤其要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布匹,都用在刀刃上,更要确保分配公平,不令出力者寒心,不令弱小者受欺。”

她的话语意味深长,赵普是个聪明人,立刻联想到刚才似乎听到的一些关于发放口粮的细微抱怨,心中一凛,连忙道:“夫人提醒的是!属下一定严加核查,绝不容许有克扣贪墨之事发生!”

邵仙英点点头,没有深究,转而与他商讨起如何利用洞内有限的材料制作更多简易容器,以及组织人手修复磨盘等具体事务。她提出的办法往往巧妙而实用,让石宝茅塞顿开,心中对这位主母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两天后,侍女带来了确凿的证据:几名被克扣的妇孺在私下鼓励下,鼓起勇气说出了实情,并有人暗中记下了几次领取粮食的实际分量,与规定份额明显不符。证据确凿,时机也已成熟。

这一日,方腊正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应对梁山使者的策略,邵仙英并未前去打扰,而是选择在每日例行发放口粮的时候,带着赵普和几名执法队员,出现在了发放点。

钱贵正像往常一样,漫不经心地分发着粮食,看到主母和石宝一同到来,心里咯噔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强作镇定。

邵仙英没有立刻发作,而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当又一位老妇人接过明显不足量的米袋,欲言又止时,邵仙英走了过去,温和地对老妇人说:“老人家,把袋子给我看看。”

老妇人战战兢兢地递过米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