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时,不少俘虏的眼神开始有了变化,这些都是他们的切肤之痛啊!又听说“愿意留下的,以后分田”,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卒开始心动。而“想回家的,发路费”这一条,更是让所有俘虏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命是保住了!
清理战场和修缮城墙的劳动也同步展开。俘虏们在看守下,搬运尸体,填平壕沟,修复城墙。劳动很辛苦,但至少能吃饱饭(虽然粗糙),而且天策府确实没有随意打骂虐待,这让俘虏们的对抗情绪渐渐缓和。
几天下来,效果显着。大部分普通士卒心态平稳了,甚至有些年轻人开始主动打听加入天策府的事。技术兵种被挑走,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待遇。一批老弱病残被核实身份后,领了点干粮和几个铜钱,千恩万谢地踏上了归乡之路。而少数被甄别出来的军官和兵痞,则被严格隔离,等待最终的审判。
整个处理过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方腊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妥善解决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将数千潜在的敌人,逐步转化为了可用的资源(劳力、兵源、技术人才),更在无形中向整个睦州乃至更广阔的地区,展示了天策府不同于流寇的纪律、气度和治理能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而能在战后将降卒化为己用,则更显枭雄手腕。方腊在这一课上,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这几千战俘的处理,成为天策府从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具备国家雏形的政权过渡中,极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