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127章 汴京的暗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汴京的暗流(2 / 2)

草寇,非但不能克敌制胜,反致前锋尽丧,溃退百里,丢盔弃甲!此乃我朝开国百年未有之惨败,实乃国之耻辱!”

“其二,欺君罔上!”言官话锋一转,更加尖锐,“童贯奏章中,所谓‘前锋小挫’、‘暂退整军’,纯属一派胡言,欺瞒陛下!据臣所知,童贯实是中了贼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窜至江宁!睦州也已陷落贼手近旬!童贯此举,乃十恶不赦之欺君大罪!”

“其三,指挥无方,任人唯亲! 童贯任用私人,如王仁之辈,庸碌无能,临阵脱逃(他故意歪曲王仁战死的事实);又纵容部下,克扣军饷,骚扰地方,致使军心涣散,民怨沸腾!如此庸才,岂能再统帅大军?”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罪名一条比一条狠,尤其是“欺君罔上”和“睦州陷落”的消息,如同两颗炸弹,在金銮殿上轰然引爆!

“什么?睦州丢了?”

“童贯惨败?不是小挫?”

“欺君?这……这还得了!”

百官哗然!赵佶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站起来,手指颤抖地指着那言官:“你……你胡说!睦州陷落?此事当真?你有何证据?!”

“陛下!臣若有半句虚言,甘受极刑!”言官扑通跪下,却昂着头,“此事东南官员、士绅多有传闻,军报或有延误,然消息绝非空穴来风!陛下可立即派遣得力之人,前往查证!若臣所言不实,愿献上项上人头!”

这时,蔡京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该他这把老骨头出来敲钉转脚了。地出列,一脸沉痛万分的样子:

“陛下!老臣……老臣原本也不信童枢相会败得如此之惨,更不信其会欺君……但如今看来……若御史所言属实……那童贯真是罪该万死!丧师失地,犹可说是兵家常事;但欺君罔上,隐匿败绩,此风绝不可长!此乃动摇国本之大罪啊!请陛下明察!”

蔡京一党的人,纷纷出列附和,群情汹汹,要求严惩童贯。童贯在朝中的几个党羽,想出面辩解几句,可“睦州陷落”和“欺君”这两顶大帽子太重了,没有确凿证据反驳,他们根本不敢开口,一个个面如土色。

宰相王黼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心里乐得看童贯倒霉,但也警惕蔡京借机揽权。他出列说了几句看似公允的话:“陛下,此事关系重大,确需谨慎。童枢相或有失察之过,然东南军情紧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是否可令童贯戴罪立功,同时派遣重臣前往督师查证?”

他这话,既不得罪蔡京,又给自己留了后路,还想插一手东南的兵权。

赵佶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和朝堂上激烈的攻讦给弄懵了。他瘫坐在龙椅上,脑子里一片混乱。败了?惨败?还骗我?睦州都丢了?这……这和他想象中“丰亨豫大”的太平盛世,差距也太大了!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愤怒,以及江山不稳的深层恐惧,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发冷。

“查!给朕严查!”赵佶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立刻派……派皇城司的人,火速前往江宁,给朕查个水落石出!童贯……暂时……暂时留在任上,戴罪图功,固守江宁,若再有何闪失,两罪并罚!退朝!”

赵佶心烦意乱,再也待不下去,起身拂袖而去。这场朝会,不欢而散,但却在汴京城的上空,凝聚起一团浓重的、充满杀机的乌云,直指远在江宁的童贯。

童贯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虽然他还没被立刻罢官夺职,但“欺君”的嫌疑和“惨败”的罪名,已经像两把无形的枷锁,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他在江宁的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来自汴京的、那无数道冰冷而充满敌意的目光。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方腊,此刻正在睦州城里,继续推行他的均田令,巩固他的根据地。他或许还不知道,他在帮源洞的那一把火,不仅烧掉了童贯的十万大军,更点燃了汴京朝堂上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政争风暴。这场风暴的余波,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剿匪战争的走向,也必将为天策府的命运,带来新的、巨大的变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