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31章 声东击西,疑兵之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声东击西,疑兵之计(1 / 2)

“肆虐行动”的成功,如同在沉寂的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方腊的思维却已经跳脱出胜利的余韵,投向了更深远的布局。敌营西北角的冲天火光与内部混乱,固然大快人心,但也必然会引起童贯与宋江的高度警觉,接下来的防御只会更加严密。正面强攻或再次偷袭同一区域,无异于自投罗网。

“不能让他们喘过这口气,更不能让他们摸清我们的虚实。”方腊在沙盘前沉吟,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幅愈加详尽的敌情图,“他们现在如同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过度反应。这,正是施用‘声东击西,疑兵之计’的绝佳时机。”

此计的核心,在于“惑敌”与“耗敌”。利用敌军新败后神经紧绷、对内部渗透极度恐惧的心理,通过虚张声势、多点佯动,使其判断失误,疲于奔命,从而掩盖真正的意图,或者至少,最大限度地消耗其精力与士气。

计划的制定,依旧在天策府的核心圈层内秘密进行。方腊、庞万春、韩冲、赵普再次围聚在沙盘旁。

“声东,”方腊的手指落在沙盘上敌营的东侧,那里地势相对开阔,靠近官军主力驻扎区域,“此处,需制造出我军主力意图从此处突围的假象。”

庞万春立刻领会:“需要足够大的动静,让其相信我们狗急跳墙,要拼死一搏。”

“正是。”方腊点头,“但并非真打。韩冲,你侦察司可能在此处,制造出大军调动的迹象?”

韩冲思索片刻,眼中精光一闪:“可以!利用夜色,派出数支小队,携带多余火把,于东侧山林间快速移动,忽隐忽现,制造人影幢幢之感。同时,可令部分士卒于隐蔽处擂动战鼓,吹响号角,模仿大军集结之喧哗。再辅以少量火箭,射向其东侧营寨前沿,不需造成多大伤亡,但求火光与声势,加深其疑虑。”

“很好!”方腊赞许,随即手指猛地划向沙盘的另一端——“击西!真正的目标,在这里!”他的指尖,落在了敌营的西南角,那里并非防御最强的点,但也绝非薄弱之处,关键是,它与昨夜起火燃烧的西北角,以及正在“声东”制造东静的东侧,都拉开了足够的距离。

“此处,并非为了突破,而是为了‘证实’他们的另一个恐惧——我军小股部队无处不在,渗透能力极强。”方腊解释道,“派出最精锐的骚扰小队,不需多,十人足矣。任务不是纵火,而是制造混乱,袭击其巡逻队,清除其外围哨兵,动作要快,下手要狠,一击即走,绝不恋战。要让敌人觉得,我们不仅在正面施加压力,更有无数利刃,随时可能从任何阴影中刺出!”

庞万春皱眉:“西南角防御不弱,十人小队风险极大。”

“风险与收益并存。”方腊沉声道,“此举意在加深其‘四面楚歌’之感,使其无法判断我军主攻方向,更不敢放松任何一处的警戒。只要小队行动迅捷,利用其被东侧吸引注意力的瞬间,成功几率不低。即便不能造成实质杀伤,能让他们一夜数惊,便是成功。”

赵普提出了后勤支持的问题:“两支佯动队伍,尤其是东侧,需要消耗不少火把、箭矢,甚至可能需要损坏部分战鼓号角以营造逼真效果。”

“值得。”方腊毫不犹豫,“这些消耗,若能换来敌军精神的高度紧张和体力的无谓消耗,便是十倍代价也值得。后勤司需全力配合,确保佯动所需物资。”

计划的最后一步,是“疑兵”的持续与深化。方腊要求,在东西两处佯动之后,侦察司需利用鹰嘴岩的视野,密切观察敌军反应和兵力调动。同时,在后续几夜,要不定期、不定点地重复类似的骚扰行动,有时虚张声势,有时真打一下,让敌人彻底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境地,无法得到真正的休整。

“此计之要,在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方腊总结道,“要让童贯和宋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一次是佯攻,哪一次是主攻,或者……是否每一次都是主攻的前奏。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撬动他们最重的防备,耗尽他们的心力!”

计划既定,天策府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是夜,月隐星稀,正是用计之时。

子时刚过,敌营东侧的山林间,突然亮起了数十支火把,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如同鬼火般在林间快速穿梭,时而聚拢,时而分散,伴随着隐隐传来的战鼓声和低沉的号角,仿佛有大队人马正在悄无声息地集结、移动。几乎同时,十几支拖着焰尾的火箭,从黑暗中尖啸着射向官军东侧营寨的前沿栅栏,虽然大多被挡下或落在空处,但那突兀的袭击和远处林间晃动的火光与人影,立刻引起了哨塔上的警钟长鸣!

“敌袭!东面!大批贼人集结!”凄厉的呼喊在官军营寨中回荡。

刚刚经历昨夜火灾、惊魂未定的官军,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主力突围”迹象吓得魂飞魄散。东侧营区一片混乱,军官声嘶力竭地呵斥着士卒起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