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昏君 > 第177章 杨慎归来2

第177章 杨慎归来2(1 / 3)

“杨师,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杨慎一愣。

没想到朱厚熜还有事情。

朱厚熜看着杨慎道:“朕在乾清宫和汪侍郎,柯荣、何儒他们见过面。朕实在是没有想到,何儒一个九品芝麻官,竟然很有魄力、能力,眼光也非常不错。是一个埋没的人才。朕让他在应天府成立江南兵器局,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开始交付兵器,让朕非常欣慰。”

杨慎静静地听着。

因为杨慎还不懂朱厚熜到底要说什么。

朱厚熜也没有在意,继续道:“看到何儒,朕就想起了一句话,乡野有遗贤。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不管是朕这个皇帝也好,杨阁老他们内阁阁臣也好,又或者是大九卿他们,相比起我朝一万万百姓来说,真的是沧海一粟。因此朕希望你能够负责一本不同于其他任何类的书籍。”

“这一本可以接受我朝所有人,不管是官员还是读书人,又或者是其他人,他们都可以给你们写信,表达他们的想法。而你们审核里面内容之后,把里面认为好的建议编入进来。然后就跟邸报一样,让所有官员都可以看到。当然朕和内阁、大九卿也都要看。这本书就以‘参考’命名,朕和大臣治理国家,这些建议就是很重要的参考。”

杨慎很认真的思考,才慢慢的明白朱厚熜的意思。

朱厚熜是皇帝。

虽然贵为天下之主,但信息的接触是有限的。不仅仅是朱厚熜这个皇帝,包括朝廷的这些大臣他们的信息接触也都是转了好几圈的。

底层官员屏蔽底层百姓和读书人的声音,高层官员屏蔽底层官员的声音,巡按御史屏蔽地方声音,京官屏蔽地方官员声音,一层一层的消息过滤和屏蔽。来到朱厚熜和内阁大佬手中的,都不知道是加工多少次的消息。

可是如果允许天下官员和读书人,他们都可以提出他们的想法,对于朱厚熜和朝廷重臣来说,就是另一个获得信息的渠道。朱厚熜给他取名为“参考”,的确是非常适合。

“杨师,你可理解了朕的意思?”

“皇上,臣还在思考当中。”

“杨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算有一百多个来信当中只有一个有价值,对于朝廷都是大好事情。你办这个书籍,不用局限于某些领域,所有读书人可以写任何方面。可以是为政之道,也可以是关于军事方面,包括安定地方之策,也可以是关于农耕、治水。只要是对朝廷有用的,都可以写出来。一周出版一份,内容你们审核。朕希望能够在里面看到对于朝廷有用的建议。又或者可以看到有能力,却因为科举未能够入仕的大才,让他们以参议的身份给朝廷出主意。好做到乡野无遗贤。”

办这样的杂志,朱厚熜考虑的是很多的。

本来内阁是皇帝秘书处,也是皇帝的参谋处。可是随着内阁权力的增加,内阁越来越不像是皇帝的参谋处。所以朱厚熜准备给朝廷,包括皇帝本人,以及内阁、六部,给他们培养一支智囊团。

这些人可以是官员,也可以不是官员。

就像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

努力了一辈子都没有中举,但却是文武双全,真正的国士无双。在大明朝历史上,有几个人立下了徐渭这样的大功劳。只要是明朝抗倭战争,怎么都绕不过徐渭此人。

还有像张璁。

真正的胸有丘壑,但考了七次都没有考上进士。要不是历史上碰到了大礼仪之争,那么张璁这样有能力、有抱负、有魄力的大佬,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大明朝这么大,明面上的统计人口就有七八千万,加上那些隐匿的人口估计超过一个亿。虽然这个年代教育不普及,但读书人总数应该是不少的。

但目前的科举,每三年一次,一次也就三百多人。那些没能够考上进士,无法入仕的人是进士的不知道多少倍。那么多没能中进士的人当中,肯定是有很多人才。

朱厚熜的目标就是他们。

让他们别死读书,就想要一门心思考科举。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他们的才华,可以直接以这种方式,送到朱厚熜和朝廷重臣眼中。

“杨师,如何?”

“皇上,臣目前还无头绪。但臣愿意一试。臣回去之后,一定会好好考虑一下。”

杨慎有些了解,但又有些模糊。

朱厚熜的意思也是似懂非懂,因为杨慎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但现在朱厚熜既然说了,杨慎当然要好好考虑一下。而且杨慎也的确是摸到了一些脉络。

“杨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朕希望你能够重视起来。”

“臣遵旨。”

“杨师,那你回去好好休息。朕给你放几天假,也去拜访一下亲朋好友。”

“臣告退。”

杨慎退了出去。

大明的文化,或者说中国的文化是内卷的。不仅仅是因为农耕

最新小说: 我收服了宝可梦 工部摸鱼郎 资深穿越人狂喜:我投胎成刘备长子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陛下,别再塞公主给我了 在澳洲重建宋朝 大秦摄政王 家祖左宗棠 世界的穹顶 大唐:李二逼我娶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