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3 / 4)

赶超东方,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那么我们做个假设,不考虑任何因素,只是假如,假如郑和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会怎样?】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江夏口中的假设而飘起来。

大明船队飘洋过海来到一片陌生的大陆。

这里的人和他们从前见到过的番国百姓长得很不一样,他们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手语交流。

【仅代表个人,我认为大明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往今来,我们华夏崇尚的就是一个“仁”字。在近代以前,咱们华夏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从未仗着国力强盛欺负其他国家。】

【相反,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国家。譬如唐朝繁荣强大,无数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华夏学习,我们没有藏私,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让这些外邦来朝贡,也是多以赏赐这种和平的方式,总之就是一个Love and Peace。】

【郑和下西洋的几次航行里秉持的也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第一次下西洋途中遇见旧港酋长陈祖义,其实就是个横行霸道的海盗,他想抢劫郑和的船队,结果反被郑和收拾了。】

【永乐六年,一个小国国王想劫持郑和船队,郑和又反客为主,率兵把这个小国给破了,把小国国王、王后、大臣全都带回大明,朱棣还宽容地放他们回国。】

【永乐十年,苏门答腊刚刚弑主自立的叛贼恼怒郑和不给他赏赐,怒而发兵,最后的结果还是毫无悬念,郑和再次反杀成功。】

【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却从不主动发动战争,这样的郑和、这样的大明不会像野蛮贪婪的西方人一样奴役印第安人。】

【也许他会和原住民做些买卖,比如购买美洲有而大明没有的作物种子,像什么土豆呀、玉米呀……】

江夏放了几张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图片。

极爱吃土豆的江夏多放了几张土豆美食。

一张是一只手提着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原装土豆的图片,数颗隐藏在根须之下的土豆颗颗饱满。

一张是在炒锅里翻滚的土豆丝……

【假如他提前把这些高产作物带回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大明人能免于饥荒之苦?】

【假如郑和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金银,明朝会不会开始重视海上贸易,大明的经济会不会快速发展,往后会不会不再有海禁?】

【大明会不会重视海军建设,能不能让华夏人早点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劳什子的闭关锁国有没有可能不再出现?】

【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近代史上的耻辱?】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讲到这里,我发现我偏题了,拉回来。】

-

偏题?偏什么题?

没偏题,一点都没偏题!再多讲讲啊!

朱棣在心里大喊:什么历史没有假如,我不是在认真听吗!?

假如本如的朱棣的那颗小心脏跟被猫抓了一样,江夏那话透露的信息太多了,问题是她又不说完。

什么叫“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怎么伸的?伸的哪只手?

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只要你说,我就找机会先把他们手给剁了。

海军建设?

海权?

一些新鲜的词汇让朱棣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又一个问号。

还有那什么高产作物,光是看那张刚挖出来的土豆照片,朱棣就知道这高产作物的产量肯定超乎他的想象,可是江夏偏偏不说完。

你不说,我自己找。

朱棣转头,发现郑和的脸上满是忐忑。

郑和本以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却没想到原来问题是出在朱棣身上。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登陆美洲,去做那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

郑和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是问题是自己去哪里都是陛下来决定的,陛下不发话,他想去也去不成。

“郑和。”

郑和从自己的思绪里抽离出来便听朱棣说道——

“朕觉得历史有假如,你觉得呢?”

郑和不可置信地抬眼,见朱棣那副郑重的模样,他高声回道:“有!”

从江夏的话里,他们彻底确定江夏并不知道他们这些古人能看见她的视频。

也就是说,在江夏的时空,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时空视频平台。

既然时空视频平台都是历史的“假如”,那他郑和去实现一个“假如”又有何不可?

他会让假如不再是假如。

-

【朱棣功绩之三——迁都北京。】

最新小说: 皇后娘娘别乱来,您是陛下的女人啊! 封地一米爆一兵,皇帝老儿何故造反? 大明时空门从土木堡之变开始 极品少爷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西川欲晓1909 史上第一嚣张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