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先根据陈语之前的设计及材料自动调整后,陈语又手动调整了一会,这相当也只是个外型总装设计,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设计,然后小雅就把数据回传了过来。
“程爷爷,好了,你可以来看下。”
“啊……这样快。”
“不快啊,几乎就相当于个外形设计及优化调整。”
程爷爷来到电脑前看到3D模型。
“还建了3D模型了?”
“每个零件,都可以有详细的设计图,还有仿真3D模型,如果连到智慧系统,可以用沉浸式头盔进行虚拟仿真操作的,方爷爷那边都用了。”
“程爷爷,我让智慧系统模拟下发射给您和冯爷爷看下。”
陈语让小雅模拟了发射全过程投屏到了电脑显示器上。
“早知道就直接叫小语帮设计,这个设计比我们的优秀得太多了。”
“程爷爷,你们现在设计的也非常好了。”
当天晚上的《夏国联播》对明天的发射进行了报道:“我国全新研究的航天飞机于明天中午14时首飞,将运送一批物资到我国的空间站。”
在《夏国联播》后网上吃瓜群众就吵开了。
“星条国的航天飞机,由于制造、维护、发射费用贵,技术不成熟,故事率高,都已经放弃航天飞机了,我国为什么也要造航天飞机,难道技术有突破,比星条国还要好了?”
“希望不要像星条国一样,放了个大烟花。”
“我不发表看法,只等发射时专家作讲解。我只想说我国最近公布的几样科技成果早已经超过了星条国等西方国家了。”
“这条新闻也没公布我国航天飞机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类似星条国的,也需要有几个巨大的助推火箭送上太空。”
“期待有超越西方的神器出现。”
”……“
次日8点整夏国电视台就开始了直播,还是请了航天专家到直播间。
主持人与航天专家展开了互动,航天专家介绍了航天器的发展史,以及我国航天取得的成果等等。
一直到发射前二个小时,才切进了发射现在直播画面。
这时主持人才发话:“我也是现在才看到发射现场的情况。吴工,我怎么没有到发射架及航天飞机,我相信众多观众也发现这个问题,现在请吴工为我们讲解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发射场的远景。的确,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发射现场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发射架,而且我们这次用‘发射’二字,实际是不准确的。大家看到那个跑道没,实际我们这次应该用‘起飞’二字,因为航天飞机是直接在跑道上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通过跑道后面的坡道跃入天空,然后航天飞机的推进器进行超推加速,约加速700秒后进入与空间站高度相同的轨道,在超推加速过程中,会对飞行姿态进行调整。在到达轨道后在与空间站对接后转移物资到空间站。”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我也没看到过我国航天飞机的真面目,从吴工的介绍来看,感觉就像是架普通飞机。”
吴工:“现在直接画面里的那个巨大机库里就是航天飞机。”
主持人:“我联系下机库里的我台记者小张,看看我们能切到机库内部的画面看看航天飞机了吗。”
主持人:“小张,听到了吗?”
小张:“听到了主持人。”
主持人:“小张,机库内部视频信号允许传送过来了吗?”
小张:“主持人,我这里也刚刚得到发射导演部的通知,允许我传送视频信号了。”
主持人:“好的小张,我和广大在观看直播的观众已经等急了。”
小张:“信号已正常发送了,主持人你看到了吗?”
直播画面传来了机库内部航天飞机的画图。
主持人:“吴工,这就是一架飞机?”
吴工:“是的,主持人,我国研究的这架航天飞机,并不需要火箭助推,采用的最新的离子推进器,不需要携带化学燃料,就可以达到近地轨道。而且在返回时也和之前的返回不一样,之前的航天器在返回时几乎没有燃料了,不能作有效的反冲减速,航天器表面在返回时温度非常高。我国的航天飞机,在返回时要进入平流层前会调整为立式姿态采用推进器减速,减速后再次调整为飞行姿态,慢速返回,飞船表面就不会出现高温现象。”
主持人:“吴工,我看了下刚收到的资料,说离子推进器,需要非常巨量的电能才能推进,航天飞机上储存了这样多的电能?”
吴工:“不是储存了巨量电能,而是得益于实现离子推进器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小型冷核聚变反应堆的突破。”
主持人:“据我所知,西方核聚变反应堆现在只能运行几十秒时间,我们国家的聚变反应堆就已经实现了,并且还小型化了?”
吴工:“离子推进器必须有强大的电能支持,因此冷核聚变反应堆是标配。”
主持人:“之前我们国家公开的七代机,应该也是使用了这两项技术。”
吴工:“这个当然。”
主持人:“想不到我们国家在这些技术上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了。”
……
发射前30分,航天飞机被牵引车拖到了跑道上。
发射前15分,所有工作人员撤离跑道。
慢长的900秒终于走到了尽头,随着导演部工作人员的一声“起飞”。
蔚蓝色的尾焰从离子推进器里高速喷射而出,航天飞机在离子推进器巨大的推力推动下,在跑道上速度越来越快。
国家台直播间里,主持人:“吴工,航天飞机在离开跑道最末端时,速度能达到多快?”
吴工:“我们模拟计算的速度是可以达到2马赫。”
主持人:“据我所知,2马赫相对于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