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开局鹿鼎记,我是吴应熊> 八十四、阉掉郑克塽,劝服顾炎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十四、阉掉郑克塽,劝服顾炎武(3 / 5)

了,请!”

陈近南听着并未先行进屋,而是先让吴应熊走在前面进了屋。因为之前两人约定先不要暴露吴应熊的身份,所以陈近南也没称呼吴应熊为小王爷。

顾炎武心道:“这公子哥是谁,居然让天地会总舵主如此礼遇?”不过门口不是说事情的地方,顾炎武也没多问!

顾炎武引着几人到了房中,分宾主坐下,又让老仆人上了茶,顾炎武这才问道:“总舵主,数年不见,不知近来可好??”

陈近南说道:“顾先生真是折煞在下了,陈某表字复甫,顾先生如若不弃,称呼陈某的表字就可以了!陈某这些年倒也还好,顾先生也如当年一般风采依旧啊!”

顾炎武笑道:“复甫过奖了!”

吴应熊坐在一旁喝着茶,静静的听着,并未说话。

顾炎武和陈近南说了几句,终于安奈不住心头的好奇,朝着陈近南问道:“不知这位青年才俊是?”

吴应熊朝着顾炎武拱手说道:“在下吴悠,一直敬仰顾先生的大名,知道顾先生在河间府,这才冒昧的让陈总舵主带着在下来拜见顾先生!”

顾炎武一听,以为吴应熊是陈近南的后辈,笑着说道:“哪里,哪里,虚名罢了!”

吴应熊单刀直入的问道:“在下有几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不知顾先生能否为在下解惑?”

吴应熊的单刀直入,让顾炎武有些不悦,想到人是陈近南带来的,而陈近南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于是说道:“老朽也不敢说答不答的上来,阁下尽管问,老朽尽力而为!”

吴应熊问道:“老先生一生为反清奔波,令在下很是佩服,不知老先生以为如何才能驱除鞑虏?”

顾炎武说道:“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必能驱除胡虏!”

吴应熊微微一笑说道:“那顾先生奔波了这么多年,可有驱除鞑子?”

顾炎武眉头紧皱,暗道:“这后生是来嬉笑与我,来找茬的不成?”

吴应熊继续说道:“我很佩服顾先生,顾先生的话也很对!只是驱除鞑子这等大事,顾先生该不会以为单凭外面那一群要参加什么劳什子大会的江湖人就能成事的吧?依在下看来,驱除鞑子很简单,只需要四点兵、将、钱、民心!”

顾炎武问道:“何解?”

吴应熊说道:“出色的将领带着不畏死的兵,加上后勤不断,民心所向!我汉人比满人多出成千上万倍,如此起兵反清,何愁大事不成?”

顾炎武听得眼色一亮,吴应熊又说道:“不知顾先生这些年联系了多少手里有兵有将有钱的人呢?”

顾炎武说道:“这……”

吴应熊笑了笑,继续问道:“当今世上,顾先生以为又有谁有反清的实力呢?”

顾炎武说道:“延平王府?”

吴应熊摇了摇头:“若是以前的国姓爷还在,或许还有那么几分希望,如今的延平王府龟缩台湾,成不了大事!”

顾炎武听到这望向了陈近南,发现陈近南脸上没有因为吴应熊的话而有半点波澜,心里寻思:“这年青人到底是谁,天地会出自延平王府,天地会总舵主居然对这年青人贬低延平王府没有半点反应?”

顾炎武说道:“延平王府的天地会这些年还是做过一些大事的!”

吴应熊说道:“天地会这些年倒是杀过一些鞑子也杀过一些贪官污吏,不过对大局又有什么用处?反而是鞑子的江山越来越稳!”

顾炎武很想反驳吴应熊的话,可心中一想:“头几年FJ、金门等地还在延平王府的控制之下,如今也是没了,延平王府只能龟缩在台湾!”

想到此顾炎武不由得有些凄凉,哀道:“大好江山,沦于夷狄。我辈却只能忍气吞声,徒劳无功,悲哉、悲哉!”

吴应熊说道:“也不尽然,在我看来,若是有一势力起兵反清,最多两三年的时间,定然能复我汉人江山!”

顾炎武急切的问道:“谁?”

吴应熊淡淡的说道:“顾先生何以来此?”

顾炎武说道:“当然是为了‘杀龟大会’!你是说吴三桂?这肯定是不成不成!”

吴应熊反问道:“为何不成?难不成吴三桂不是汉人不成?”

顾炎武说道:“若不是吴三桂当年放鞑子入关,我大好河山又怎么会满目疮痍?如此奸贼,我等又怎么能助他?”

好吧……又是这,吴应熊想了想说道:“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是吴三桂知错能改,起兵反清,又有何不可?”

顾炎武听着沉默了!

吴应熊又说道:“平西王府如今兵强马壮还有钱,云、贵、川、GX都在平西王府的控制之下,而平南王、靖南王都以吴三桂为尊,只要平西王起兵反清,霎时间大半的的河山都要重新归于我汉人的手里,又有何不可?”

顾炎武说道:“哼,就算这样又能如何?吴三桂这厮背主弑君,又怎么会对百姓好?就算让他得了江山,又怎么会对百姓好?”

吴应熊说道:“顾先生又何必自欺欺人,吴三桂经营YN也有十年的时间了,云贵百姓过得如何,顾先生就算没亲自去过,也会听说过这些吧?”

顾炎武语塞……

吴应熊又说道:“不过吴三桂想要成事还是缺了些东西!”

顾炎武问道:“缺了什么?”

吴应熊说道:“民心,吴三桂这些年在YN爱民如子,深得云贵百姓的爱戴,在北方和江浙之地的名声却是臭了些……”

顾炎武拂袖说道:“谁让他当年做下那些忤逆之事!”

吴应熊说道:“当年的事情我本不欲多说,先生又提起来,我就说上一说,当年吴三桂前有鞑子,后有闯贼,吴三桂不过区区五万人马,被夹击之下哪里来的活路?而闯贼还杀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